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语文课程教改热下的冷思考<br>
语文教学类<br>
作者姓名:华兵<br>
作者单位: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br>
联系电话:0514---8229422    05148107755<br>
内容提要: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才是理想状态;现行教育评价机制是改革瓶颈;农村才是改革的主阵地;作文教学不应是教改遗忘的角落。<br>
第八次课程改革给一向不平静的语文教坛又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观念正在语文教师的努力中逐步实现。不过,我们也很遗憾地看到,在轰轰烈烈的改革过程中,仍然在许多地方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本文试图做一些语文教改热下的冷思考,旨在提出困惑,寻求解决。<br>
思考一:由满堂灌、满堂问到满堂议、满堂论<br>
过去我们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性,惟恐学生对文本理解不够,为了所谓的启发,课堂上总是由教师接二连三地抛出问题,在阅读不足的情况下过快地介入分析,等不及学生充分地发表不同见解就开始“一言堂”“注入式”,让学生拥有所谓的正确答案。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我发现语文课堂上又出现了一种现象,在学生扫清字词的障碍后教师总是提出一个很大的问题:你认为文中的哪处地方好,为什么?接下来的课堂就是一片讨论之声,教师美其名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特见解,对学生的发言极少做否定式的评价或正面的对错判断,总是找出学生的优点加以表扬,让学生没有答案。我个人认为虽然后者的课堂学生活动的面广,发言积极踊跃,但只是一种虚假的表面繁荣,因为我们都知道,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思维方法的训练,这种在知识储备极少情况下的浅层次的讨论是很难产生什么创新的观点的,“三个臭皮匠”是“抵不上一个诸葛亮”的。他们的语文素养并未得到科学的提升。学生会在这种盲动中失去学习的方法和目标,一节课上下来好象什么都懂,课堂的容量很大,但笔记却很少,课后没有办法做及时的系统的分析和巩固。我认为新课堂标准下的生本理念不应该简单理解为就是让学生多发言多议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新的课堂中不应削弱而应更加加强,努力从“教教科书教”转向“用教科书教”、“和学生一起学教科书”,做“有智”的“无知者”,注重课堂交互主体的差异性、独特性甚至局限性的同时又不忘课程的预定性和统一性,课堂传授的重点应是在既定的必授知识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的智慧融合,是一种认识生活的情感态度和方法习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不是主角,教师和学生都应是课堂的主角,或者称之为“作为老师的学生”和“作为学生的老师”,真正做到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