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00字。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
一、教学目的
二、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三、2、分析探讨课文题目的意义;了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归纳全文的主旨;
四、3、归纳课文各部份大意,并能说明各部份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重点
六、1、探讨文章主旨。
七、2、琢磨重点语句。
八、
九、教学难点
1探讨各部份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琢磨重点语句
十、附预习作业:
十一、1、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鲁迅的文章。
十二、2、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完成并试探:
十三、⑴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十四、⑵课文题目是不是一个病句,应该如何断句,如何理解?
十五、⑶文章中提到了三个典故,要求能够口述给他人听。
十六、⑷课文共五部份,在每一个序号后写下本部份大意。
十七、⑸理清每部份大意后琢磨作者的写作思路。
十八、⑹通过阅读课文,比比能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包括文意、思路、语言等方面。)
十九、教学用具:多媒体
二十、教学时数:二课时
二十一、第一课时
二十二、一、导入新课
二十三、辨识下列挽联或对联别离是写的哪一历史人物,借此激发学生兴趣。(挽联或对联可用投影仪出示。)
二十四、①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二十五、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凡间(司马迁)
二十六、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二十七、刺贪刺虐人木三分(蒲松龄)
二十八、③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二十九、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三十、二、温故知新
三十一、1、提问:谁能给大家讲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事?
三十二、2、提问:就你的了解,谈谈鲁迅先生是如何的一个人?
三十三、提示: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观点:
三十四、①厉害,不容易接近。在唐弢先生的《琐忆》中谈到那时社会上的议论:“……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爱骂人,……睚眦必报,……不容易接近。”而且鲁迅先生的文章言词犀利,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三十五、②情感丰硕。如《故乡》、《孔乙已》、《阿Q正传》等小说都表现了作者对基层民众生活的同情与命运的关注;当朋友被反动派残暴地杀害后,作者表现了极大的悲忿,如《记念刘和珍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