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70字。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课前先做个小调查:你们平时是喜欢读小说呢,还是喜欢读诗歌?
生:喜欢读小说(所占比例约80%)。
师: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我的第一感觉是:遗憾。我为诗歌在同学们当中的“冷遇”而遗憾,但我并不伤感,因为不管你喜不喜欢诗歌,身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诗歌。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泱泱诗国的文化甘露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读诗使人灵秀也使人雄壮。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的作者XX,其一生与诗词:有着不解之缘,我们通过欣赏这首词,领略青年XX的精神风采。
师:诗歌之美,可从“文情”与“声情”两方面得之,关键是将“文情”转化为“声情”,也就是用声音传达出诗情。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诗歌诵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或者说,你认为:怎样读诗才能读出诗情诗味?
生1:要抑扬顿挫。
生2:要有感情地诵读。
生3:讲究轻重缓急。不可平均用力,个别诗句、个别词语要重读突出。
生4:还要根据内容,体现出或悲、或喜、或高昂、或低沉的情绪来。
师:将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再作适当的补充,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点击课件)
诗歌诵读技巧:
1.根据内容确定感情基调。
2.根据情感需要,确立语速、语调、音强和音长。
3.根据意境、语境确定诗句的停顿。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诵读这首词。要求:(1)边读边揣摩,揣摩每一句及句中的关键词该怎样读,怎样才能表达出诗人的感情。才能显示你自己的理解与感悟;(2)拿起笔,做读音标记;(3)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交流。
(学生诵读、揣摩并交流)
师:总体看。朗读这首词,应该确定怎样的感情基调?
生1:高昂。
生2:充满激情。
生3:读出作者的豪情壮志。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
(学生诵读)
师:哪位同学觉得能读得更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请展示一下。
(学生诵读)
师:针对两位同学的诵读,大家自由点评。
生1:老师,有个句子我不理解,这“万山红遍”到底是什么红了?
师:哪位同学能解释这个问题?
生2:大概是满山的柿子树挂满了鲜红的柿子,所以才“万山红遍”。
生3:不对,应该是山上的枫林在深秋经霜后变红了。
生4:“霜叶红于二月花”,应该是枫叶红了。
师:后两位同学的理解是对的。继续点评。
生5:刚才两位同学读得都有气势。不过,有几处我认为处理得不够好,第一个同学在读“看万山红遍⋯⋯竞自由”时读得过快,因为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