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70字。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名师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全文
导学方法:
学案引导,朗读背诵,评论鉴赏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书法是极其灿烂的一笔浓墨重彩,也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于其他文明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在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位大家对其做出了重要贡献,被人们成为“书圣”,他就是——王羲之。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其书法精品《兰亭集序》的文章,走进这位书法大家的内心世界。
二、预习检查。解决导学案上的部分生字词注音和释义。
三、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1,作者: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王羲之的书法,楷书(《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兰亭集序》、《初月帖》)样样皆精,尤长于行书。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2,社会背景:东晋社会官场黑暗,各族官员势力相互倾轧。有学识的知识分子都试图避开这种昏暗的斗争。在思想抱负上无法施展,于是谈佛论道,做玄理之学;或者寄情山水,过着清闲淡雅的生活。都是缺乏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探索与追求。
四、进入新课。解题,序文的文体概念及作用。
1, 教师泛读全文。学生注意其中的生字词及停顿断句。
2, 学生齐读1-2段,教师翻译讲解。
3, 学生讨论关于此段的问题、展示讲解。
①, 联系序文的的作用,总结1-2段所写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 概括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事件。
③, 这两段主要运用了那些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延用至今。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主要有以下5种表达方式: 1、记叙2、描写3、抒情4、说明5、议论。
④, 这两段的内容可用那一个字来概括——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