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60字。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时代背景;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
3、积累文言词汇,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4、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及背后蕴藏的生命感慨;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三、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反复的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初步感受文章在形式和语言上的美,并可以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及其变化。
2、用文学性的语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文学氛围中鉴赏美文。
3、引导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其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
4、教师进行适当点拨、讲解。
四、教学过程:
(一)1、导入:《兰亭集序》书法作品导入。
2、学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二)1、一读课文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读准字音、句读。
(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
2、二读课文
(1)请三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每段中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情感。(乐——痛——悲)
(2)找出本文线索——俯仰
①第一次出现:第一段,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翻译,定语后置句)
②第二次出现:第二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翻译,夫、相与)
③第三次出现:第二段,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翻译,向、所字结构)
第一个“俯仰”是从空间的角度欣赏自然,后两个“俯仰”是从时间的角度观照人生。
④第三段:作者俯仰古今。
3、三读课文
细读文本,思考问题:乐之由?痛之因?悲之源?
(1)个读第一段,思考: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
嘉宾
雅事
美景
良辰
四美具,何不乐?
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
(2)范读第二段,思考:作者表现了人生俯仰的哪些“痛”?
人老
事迁
景陈
寿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