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80字。
《兰亭集序》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任务:
1、了解作者以及创造背景。
2、利用早读时间听朗读并熟读全文。
师:(课件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文采与书艺双绝的《兰亭集序》。
生:神情专注。
师:这幅书法潇洒俊逸,高雅清新,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只可惜,唐太宗生前十分喜爱,死时把它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我们只能从摹本中领会其神采了。
学生叹息。
师:请同学们齐读全篇。
生:齐读全篇,声音洪亮。
师:(出示幻灯1:王羲之 兰亭集 序)请同学们解释这3个名词。
生1: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
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生2:兰亭:东晋时期会kuài稽jī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 , 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兰亭集序: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ì)。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 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生3:书序,“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