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20字。

  《赤壁赋》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苏轼和“赋”的相关文学常识。
  2、正音正字,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二段,掌握文中相关文言常识和重点文言知识。
  3、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旷达的情怀。
  学习重点:
  掌握文中相关文言常识和重点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由乐转悲的情感变化。
  1、回顾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1、壬戌()10、酾酒()
  2、桂棹()11、横槊()
  3、余音袅袅()12、渔樵()
  4、幽壑()13、扁舟()
  5、嫠妇()14、匏樽()
  6、愀然()15、蜉蝣()
  7、山川相缪()16、无尽藏()
  8、舳舻千里()17、狼藉()
  9、旌旗()18、枕藉()
  (2)作者及其背景简介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他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3)了解赋
  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是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包含浓厚的诗意。写法上讲究铺陈,讲究文采、押韵和句式的对称。内容上讲究体物写志。从赋的演变来看,大致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赋一般采用主客对答的形式。
  二、自主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2)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文言现象梳理
  1、通假字
  举酒属客
  浩浩如冯虚御风
  2、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特殊句式
  游于赤壁之下
  客有吹洞箫者
  4、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三、当堂达标
  情景默写
  (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空相接的句子是:
  (2)《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3)《赤壁赋》中概写苏轼与客人在江面上饮酒,引吭高歌朗诵《诗经》中章节的句子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