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350字。
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2021年中考模拟测试
语文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210610
一、积累运用(32分)
【致敬国士】(13分)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下面是写作小组对袁隆平爷爷相貌的介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那年,袁隆平爷爷已年届八旬,他刚去田里看过稻子的长势,进门时,他一边抹着脸上的雨水,一边露出他那标志性的“刚果布式的笑容”——(甲)由于长年累月扑在稻田里,那脸颊黑且瘦削,一笑露出满口雪白的牙齿,像刚果布黑人一样。一个人,一辈子,该要吸收多少阳光,才能变成这样“刚果布”的形象。一副如同黑釉般透亮的脸孔,那① xī利的眼神,依然透彻着内心的明亮。阳光不仅塑造了一个农学家特有的形象,也赋予了他伟大的头脑和灵魂,因为我感觉他的血液和骨骼都已被阳光深深地渗透,那刚毅、健康的色泽,不只是来自阳光的直射,他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浑身都在②huàn 发出内在的光芒。
1.(1)依次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抹着( ) 瘦削( )
(2)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汉字。2分
① xī利 ( ) ②huàn 发( )
(3)文章多次提到“阳光”一词,请写出它的含义。(3分)
(4)阅读短文,根据上联写出下联。(2分)
一支“鹤立鸡群”的野稻,点燃了袁隆平“禾下乘凉梦”,从此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让十几亿人把自己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不仅如此,他还把杂交稻种种出了国门,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推广,解决了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一粒种子可改变人生,一粒种子可兴国安邦,一粒种子可拯救世界。
上联:守望农田,执意杂交成典范
下联:
(5)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的部分言行资料 ,请据此将下面的人物标签补充完整。(4分)
①快90岁了,袁隆平还是风尘仆仆的样子。他几乎每天都要去试验田“打卡”,观察杂交水稻的长势。
②袁隆平启程来北京前,还去田里观看了稻田长势。参加完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当天就返回湖南,“明天还要到田里去。”
③袁隆平坦言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很激动,同时他更把这个荣誉当成一个鞭策。“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
④袁隆平也曾笑着说:“我现在是‘90后’,脑瓜子还没糊,数学心算没问题,还要继续做研究。”
人物:袁隆平
标签1:爱国 标签2: 标签3:敬业
标签4: 标签5: 标签6:
【文化长廊】
2021年是中国牛年。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并整理的介绍“中国牛文化”的文字。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第6题。(7分)
我国先民对牛的崇拜早在史前就已存在。传说中,神农氏是“人身牛首”;蚩尤是“人身牛蹄,头有角”;①大禹每治好一处水,就要铸铁牛投入水中,以震水患。
我国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牛,所以,历代刑律中多有禁止屠宰耕牛的规定。②在被视为“国之大事”的祭祀与战争中,牛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重要:在祭祀中,牛牲被视为上品,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在战争中,除了驮运军用物资,牛还常被当作武器乃至用于战术,战国时代齐将田单的“火牛阵”就是军事用牛的典范。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有着极高的象征意义。③《周易》中有“坤为牛”的记载,将牛视为负载和生养万物的大地。④牛本善,性温讷,行任重,志笃远。
忠诚、开拓、勤劳、奉献、淳朴、寡欲、担当、尽瘁,是牛精神的概括与凝练,也是牛文化之精髓。
2.对文中四个画线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①说明牛在先民心中有“抑制”水患的功能,加点字“震”应改为“镇”。
B.②中的冒号应改为句号,表示本句句意的结束,也表示本层层意的结束。
C.③中的两个加点字“载”,前一个应读作“zǎi”,后一个应读作“zài”。
D.④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牛的多种优秀品质,增强了赞美之情。
3.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中国牛文化”主题活动总结大会准备的一段发言。请你结合上下文,帮其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横线处的语句。(2分)( )
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就是要苦干实干。____________。一个个快递小哥风雨无阻地把包裹交到客户手上,织就了世界最大的物流运输网络;一支支科研尖兵埋头于枯燥的数据,创造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成就;一位位基层干部扑下身子和贫困群众一起“汗珠子摔八瓣”,书写下“最成功的扶贫故事”……
A.老黄牛精神,让每一件小事、每一项任务、每一份职责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奇迹
B.每一件小事、每一项任务、每一份职责,让老黄牛精神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奇迹
C.惊天动地的奇迹,让每一件小事、每一项任务、每一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