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40字。
《涉江采芙蓉》(教师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学习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鉴赏法
【知识补充】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非一人所作。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大多表现游子矢志无成和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废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风貌。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诵读指导】
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采之欲遗谁还顾望旧乡
【引导鉴赏】
1、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的别名有:荷花、莲花、菡萏、芙蕖、君子花、凌波仙子、水波仙子、六月春、中国莲、玉环、玉芝等。从古至今,人们都把荷花当做是圣洁之花,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气质。它的特点:香气清幽、品质高洁。它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2、三、四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3、“同心”为何“离居”,诗人想借以表达何种情感?
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的忧伤。
【问题探究】
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在这首诗歌中“环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也体现出来这种手法,结合全诗谈一谈你的理解。
一种是“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