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50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及《论语》,掌握文中有关的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学会从人物对话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德育目标:启发学生追求理想,塑造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注重朗读和背诵,掌握文中相关的文言词句,理顺文脉,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特征
2.教学难点: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解读文中孔子评志的部分
时间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疏通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一、导入(问答式)
同学们下面我们准备上课,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出三道题目考考大家,提出下列问题:
1.试着背诵初中学过的《论语》十则。
2.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
明确: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出身在没落地贵族世家,曾短期在鲁国做官,又周游许多诸侯国,想推行自己地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后来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相传他地弟子有三千多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来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等许多教学理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儒家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深远.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礼”,实施“礼”.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法措手足”.
3.谈谈你对《论语》的了解?
明确:《论语》.“论”,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言行而整理的一本书,从书中可以看到孔子的哲学、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观点,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的资料。宋儒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孔子还有《论语》这部书的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的历史,走进孔子,一睹孔子的风采。请大家打开课本111页,今天我们学习《子路……》
二、整体感知,正音
集体朗读一遍课文,标出不懂或不熟悉的字词,思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