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00字。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3.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
学习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
一、激趣导入
(指生齐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些名言都是伟大思想家孟子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除此之外,孟子还为我们展现了他的高超的论辩艺术,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近孟子,走近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二、目标导航
1、积累虚词“以”的用法
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艺术
3、积累写作素材
三、自主学习,校对学案
请同学们同位合作,校对学案上的答案,并提出自己的疑难点。(要求:时间5分钟大声讨论)
三、课前检测,复习文言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
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爱:吝啬,舍不得
B.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莅:莅临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陷害
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疾:憎恨
2.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A.无以,则王乎B.欲辟土地,朝秦楚
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从文言特殊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
A.臣未之闻也B.莫之能御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百姓之不见保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莫:否定副词,不
彼恶知之恶:代词,表疑问,怎么
B.不识有诸诸:之乎,合音词
是乃仁术也是:代词,这
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为:因为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以:介词,凭,用
D.是以君子远庖而厨也是以:因此,所以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抑:副词,难道,表示反诘
【拓展】以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谭嗣同》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余船以次俱进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小结: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