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40字。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和著作情况,掌握有关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内容层次,掌握阅读语言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寓言的寓意,运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
庄子(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他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二人并称“老庄”。
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外篇、内篇、杂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自主学习二:疏通文意】
结合划线字词完成翻译,并简要概括每段大意。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②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③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