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40字。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和评价的要求为:“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高一教学就是在初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文章主要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是关键所在。十九大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本着这一精神,本课着重引导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意,通过分析欣赏文章对个性鲜明的人物烛之武形象的塑造,感悟体会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进而思考其精神在现实生活当中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理清文章脉络,赏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激趣导入——自学质疑——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安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中国众多史书中,《左传》是一部记述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实事的一部史书。其书写人简而精,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