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630字。

  《雷雨》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常识,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了解剧中人物关系,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剧本结构,把握剧本的矛盾冲突。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析主要人物性格,探究其悲剧根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欣赏人物个性化语言。
  2.分析戏剧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教学方法】
  1.运用“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预习课文、理清结构;进而理解戏剧矛盾冲突,挖掘语言的隐含信息,从而深入理解主要人物心理性格,鉴赏作品的艺术性。
  2.以剧本分角色朗读及课堂讨论为载体,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主动思索。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
  著名作家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呵!”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携带他的戏剧处女座与读者见面,甫一露面,便惊艳了中国文坛。这个年轻人是曹禺,而照亮了整个文坛的戏剧便是《雷雨》。下面让我们走近曹禺,走进《雷雨》(ppt.展示课文标题及作者)
  2.学生说一下自己了解的曹禺。Ppt.展示曹禺生平简介及主要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3.学生说一下戏剧的相关知识,教师做补充说明。Ppt.展示戏剧三要素戏剧冲突、人物台词、舞台说明,并解释这些名词。
  二、整体感知
  问题: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节选部分哪些戏剧冲突?各围绕什么展开的?
  (答案)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三、课堂合作探究——梳理故事情节,分析周朴园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台词理清30年前及现在发生的故事,概括周朴园性格特点及人物形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