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00字。
《六国论》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战国末年,诸侯林立,战火纷争,群雄逐鹿,最终秦始皇吞并六国,一统天下。为什么唯有秦始皇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呢?让我们走进《六国论》,探求秦灭六国的原因以及苏洵创作《六国论》的目的。
(板书课题六国论苏洵)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12分钟)
1、识记特殊字音(齐读一遍)
贿赂 六国互丧 率 赂秦也 思厥先祖父
暴 霜露草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胜负之数洎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2、分组交流讨论难理解的字词文句(结合课下注释)
3、交流讨论各段所写主要内容
二、走进文本,分析内容,理清思路
(一)第一、二段
1、学生齐读第一、二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2、解释重要字词互率盖
3、分析这两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分析这两段的关系(提问)
第一段:文章开头,单刀直入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第二段:设问的形式,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对论点进行了补充,从而把论述推进一步,形成两个分论点。一、二段构成总分关系。
(二)第三段
1、女生齐读,矫正错误,适当评价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2、、解释重要字词:其实厥先祖父暴霜露
举以予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3、翻译两个句子: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分析第三段内容(共几句话,分几层?从几个方面分析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