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呕吐,约9390字。
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默写。
(1)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约客》)
(2)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
(3)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
(4)慈祥温婉的王老师要退休了,欢送会上,同学们依依不舍,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己亥杂诗》(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列诗文,完成各题
(甲)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河中石兽(节选)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甲诗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人名),乙文选自《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4.下列对上述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是一首登高诗,乙文是一篇富含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B.甲诗通过山上寻塔的经历表现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C.乙文层次清晰,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其行文结构。
D.甲诗和乙文通过写景或叙事,意在向世人揭示深刻的哲理。
5.甲诗作者不怕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自己的眼睛,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老河兵能帮人找到石兽,源于他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