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90字。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并进行分析,学习掌握炼字答题技巧。
过程与方法:感受《登岳阳楼》中“坼”与“浮”字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认识杜甫的诗歌往往结合时事,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全诗的学习,能够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并进行分析,学习掌握炼字答题技巧。
四、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语】
洞庭湖上,一岳阳楼,古往今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一楼何奇?一楼不奇。奇的是众文人的才华,众文人的情怀。孟浩然曾在洞庭湖边描绘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就是孟浩然的大气。其实,像孟浩然这样的大气人物是从不会寂寞的,就像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杜甫,也留下了千古佳作——《登岳阳楼》,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杜甫简介】
杜甫,字_____,河南巩县人,自号_____,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_____,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诗人。代表作是_____、 _____等,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_____,他与李白齐名,并称_____,被人誉为_____。
【背景介绍】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字词】
无一字:_____ 轩:_____ 涕泗:_____
【内容解析】
(一)初读,读准字音
(二)二读,读准字音、节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三)初步感知:四联分别写了什么?
(结合诗句分析)
引题 交代背景
写景 __?_
个人 身世之悲
国家 动荡之忧
(四)三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
(五)精读
1、颔联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哪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 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参考:
①“坼”和“浮”
②“坼”即“分裂”,“浮”即“浮动”。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辽阔的吴楚 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似乎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③这两字写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也暗指国家动荡分裂,个人漂泊无依。
拓展:结合高考——炼字题
提问方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