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590字)
第22课 寡人之于国也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仁政思想。
    2.归纳“数、发、直、兵、胜”等实词的意义和“然、则、其、以”等虚词的用法;
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句式的特点。
    3.学习并理解孟子善辩的语言艺术。
教学设想
    本文安排在诸子散文单元第二课,重点是学习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掌握特殊文言句式;难点是学习孟子的“仁政”主张,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学法上,不仅要继续抓牢感性材料的积累,更要不断增强理性认识,注重学习方法的探讨研究。具体做好:一、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体会孟子雄辩的文风;二、在学习积累的基础上,整理一词多义,把握虚词,归纳句式,总结一定的文言规律;三、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课拟用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移其粟(lì )于河内      弃甲曳(yè )兵          鸡豚(tún )        狗彘(zhì)
B.衣帛(bó)食肉       然而不王(wàng)者      数(cù)罟          洿(wū)池
C.可以食(sì)肉矣     孝悌(dì)之义           庠(xiáng)序       饿殍(piǎo)
D.数(shù)口之家       不可胜(shèng)食        牲畜(chù)        狗彘之畜(xù)
解析:A粟sù  C食shí 悌tì D胜shēng。
答案:B.
2.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解析:A.颁——斑、B涂——途、莩——殍、D无——毋
答案:C.
3.给下列句子附上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1)或……或……
(2)直……耳,是……也
(3)是何异于……
答案:(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不同意思。
(1)数
①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②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③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④     数罟不入洿池
答案:①数目②几,若干③屡次④密
(2)发
①     百发百中
②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③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④     野芳发而幽香
答案:①发射②派遣③打开④花开
(3)直
①     中通外直
②     直不百步耳
③     系向牛头充炭直
答案:①不弯曲②只是,不过③通“值”,价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