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850字。
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同学们,晚上好。今晚我主要讲一些新药方面的问题。
对于医药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很多地方把制药工业看作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往往给人们一个印象,制药工业可带来很大利润。的确,有些药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并非所有的药都如此。医药的着眼点,是为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利。
回顾历史,在最早的药物使用中,人们是通过不断实践发现药物的。这样出现了第一批“植物药”。如从罂粟果实中提取的镇痛药鸦片,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抗疟药金鸡纳。随着科技发展,显微镜的发明使细菌被发现,促进了抗菌素的产生。从经验地“尝百草”,到科学地生产药物,药物发展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迎来第一个高潮。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病理过程的研究日趋细致。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药物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产生了大量的抗肿瘤、抗感染、心血管系统等新药。现在,“人类基因组计划”把医药发展推向第三个高潮。21世纪的药物,可能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的黄金时代。
现在科学发展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它的多学科性质,任何一种科学,要突破、要进展,必须多学科合作,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二是基础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比过去快多了。从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到和平利用原子能成功,其间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而“人类基因组计划”,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不过十几年时间,现已做出大量实质性的工作,转化速度非常快。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提出一点看法。我从事的研究主要是核酸化学。对我启发最大的是瑞典科学家米歇尔,他是做核酸化学的第一人。米歇尔想研究细胞里到底有些什么。于是他把病人的脓血作为实验材料,结果发现一种胶状物——核酸,为了进一步获取核酸中磷含量数据,他长期在地下室利用简单的实验设备工作,并获得了与现代测量值相近的结果。可见他工作的细致与踏实。米歇尔的这种科学研究精神是很可贵的。为了实现科学追求,他持之以恒地在极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另外,我们的研究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新药的制得需要几个阶段。先要找到一个有活性的药,经过体外实验,然后在动物模型上试验药的效用,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60年代有一种药叫“反应停”,可以有效地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但后来发现很多妇女服用这些药后生下来的婴儿都是畸形儿。从此,人们对药的安全性更加重视了。新药通过动物实验后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一般要做三期到四期临床,一期临床用健康的志愿者试服,如果没有严重副反应则进入二期临床,找出此药的适应证。三期临床则需要做大面积的“双盲法研究”。有些病因精神作用会出现好转,有些病则可以自愈,所以不经过严格的双盲法对照就说一个药有效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三期临床就是把患者随机分组,在医生和病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一组使用安慰剂,一组使用新药,最后揭开盲底进行比较,看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只有在“双盲法”实验中有效,这种药才是临床有效的。这个阶段过后即进入“试生产”阶段,而四期临床,将药物大面积试用。许多问题就暴露在这个阶段,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最后该药才能正式进入市场。你们看,做一个药,要经过这么多步骤,所以一开始我就讲,不要认为做药是轻而易举的生财之道。
(摘编自张礼和《21世纪新药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材料二:
1954年,汤飞凡几次去农村调查,目睹了沙眼的病患情况十分严重,这激起了他继续沙眼研究的强烈愿望。“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医学科技人员科研的方向。”汤飞凡恢复了沙眼病毒研究。他做了上千例实验,仍没有一组实验显示阳性结果。他意识到继续重复别人的分离方法,可能永远无法分离出沙眼病原体。汤飞凡决定另辟蹊径,改用鸡卵黄囊作为实验材料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并减少了抗生素的用量和抗生素与沙眼样品的接触时间。新方法第八次实验后,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原体被分离出来了。但他说这次成功并不能排除其他偶然因素,一定要多进行几次实验才能确定分离方法是有效的。汤飞凡用了很长时间继续进行病原体的分离、传代、动物实验。1957年,汤飞凡的研究成果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发表,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但也有人质疑,如果不能证明分离出的病原体能够引起人类的沙眼,那便无法确认分离出的就是沙眼的病原体。验证的唯一路径就是做人体实验,但实验有失明风险。汤飞凡决定自己“以身试毒”,将沙眼病原体滴入了自己的眼睛。他的双眼很快就肿得像核桃一样,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在随后的40天里,他坚持不做任何治疗,收集了一批可靠的临床数据,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该病毒对人类的致病性。
(摘编自梅兴无《“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礼和在讲述中提到医药研究工作具有周期性长、复杂度高等特点,并指出不要仅把做药当作生财之道。
B.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病理过程的研究逐渐细致,促使药物发展出现新高潮,产生了大量新药。
C.现代科研需要跨学科融合,医药的成功研发离不开病理学、生物学、化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合作融合。
D.在药物研发中,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无法确保病原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需要进行三到四期的临床验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医药研究的着眼点,张礼和与“疫苗之父”汤飞凡的看法一致,都是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B.人类早期的药物发现主要靠“尝百草”来获得,表明当时的人们往往通过实践与观察,了解药物的实际效果。
C.21世纪的医药发展之所以可能迎来黄金时代,主要是因为基础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D.确定沙眼病原体分离方法有效性的多次实验和三期临床实验,都体现了利用多样本来排除偶然性的科学思维。
(3)我国科兴公司在疫情严重的巴西开展新冠疫苗“克尔来福”三期临床实验,下列所述情形符合实验原则的一项是
A.盲底揭开后公司才知晓疫苗是否有效。
B.某位医生事先被告知负责疫苗的注射。
C.总共招募了40个志愿者参加临床实验。
D.50岁以上的志愿者被安排在安慰剂组。
(4)材料一最后一段讲述“反应停”案例,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
(5)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汤飞凡进行沙眼病毒研究,他们的研究过程都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请简要说明。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没有名字的人们
李广田
“小谷子,小谷子。”
女的站在自家门口,提高了嗓子,呼唤她的丈夫。
于是,也许从村外,也许从邻家,传来了那丈夫的应声:
“来啦,来啦,马上就来啦。”
听到了答应,也不再等候,她就回到厨房去安排晚饭。他们的小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