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60字。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般指对诗歌主旨的分析、背景的分析、价值意义的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所谓“评价”,大多是对写了什么、内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出判断。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不多,即使涉及这一层面,也多是开放性的题目,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倒是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试题比较多。高考卷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个角度命题。
[典题1](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典题解析]本题是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命制的。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解题时,首先要大体读懂全诗的意思,弄清楚各联写了什么内容:首联写恬亭四周的景色,“绿阴”“翠微”体现了景物的生机;颔联写夕阳西下,诗人伫立断桥边,欣赏树影倒映水中,鸟雀相互依偎的景色;颈联议论,点出这是一次“清游”“静处”,正因如此,才觉得心情放松,不去想那世间俗务;尾联想象深夜时和同伴流连于此,最后乘钓船返回的情形。这首诗没有注释背景,不能先入为主,机械地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罢相联系起来,而要以诗歌文本为依据。全诗“日落”“断桥”“独立”“世有机”几个意象或议论词句之外,整个意境是幽静和谐、富有生机的,“日落”等意象只是写实而已,“独立”更显兴致,而“世有机”前面冠以“谁知”,表明诗人此时置身俗务之外的闲适。读懂了诗意,然后结合颈联诗意,分析出“清游”“静处”和“心无累”“世有机”的因果关系,然后概括出情感即可。 参考答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典题2](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典题解析] 本题是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命制的。这是一首即景感怀诗,解答时,要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情感”“志向”。情感,是诗人此时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