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010字。

  2021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
  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焉尔。
  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①诎②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时乎杨、墨,己不然者,孟轲氏而已;时乎释、老,己不然者,韩愈氏而已。如孟、韩者,可谓术素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时胜道也。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然其于众人也卓矣。呜呼!予观今之世,圆冠峨如,大裙襜如③,坐而尧言,起而舜趋,不以孟、韩为心者,果异于众人乎?
  (节选自王安石《送孙正之序》)
  [注]①一失:一次过失。②诎:通“屈”。③襜如:整齐的样子。襜,chān,系在衣前的围裙。
  1).下列对选文(二)中画框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
  B.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
  C.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
  D.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
  2).下列对文中加v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屋定居 B.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错误 D.不以时胜道也     胜:克制、遏制
  3).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阳,与阴相对,本义为山南水北朝向日光的地方,文中"华山之阳"指的是"华山的南面"。
  C.至和是宋仁宗的一个年号。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王公年次纪年等。
  D.先秦时期,姓氏是分离的,称姓区分贵贱,称氏区别婚姻。秦汉以后,姓氏逐渐合而为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然其于众人也卓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