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180字。
山东省淄博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荧惑(中国对火星的古称)已至,求索无疆。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经历了近300天的长途跋涉后,着陆巡视器安全“到站”,着陆乌托邦平原,红色火星第一次留下了中国印迹。.
“目前,全世界已进行的21次火星着陆任务中只有9次成功,难度系数极高!”在传回地球的第一封“家书”中,祝融号火星车“讲述”了着陆火星的惊魂时刻。安全着陆火星,既要选择地形平坦的着陆区,还要有合适的天气状况。
“地质学家说,我的软着陆区很可能是一个古海洋所在地,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很可能
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科学成果。”祝融号火星车在“家书”中写道。地处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撞击盆地,直径约3300千米。有科学假说认为,乌托邦平原曾经有海洋,并存在着与水有关的地貌特征,有待进一步探测。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说,乌托邦平原相对平缓,安全着陆是后续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同时,从科学探测的意义角度来看,天问一号着陆点附近应该是古海洋与陆地的交接面,在这附近开展科学探测的潜力巨大。
“目前,我还在着陆巡视器内。经过短暂调整后,出仓并开展巡视探测。期待全方位了
解火星,并且回传珍贵的数据和照片给大家哦!”着陆火星后,祝融号火星车目前仍处于适应和“体检”状态。几天后,祝融号将自主驶离着陆器,抵达火星表面并开展巡视探测,完成“绕、着、巡”任务的最后一步。
祝融号火星车的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由于火星上的一天比地球略长(火星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37分钟),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按照计划,约90个火星日后,祝触号火星车将完成巡视探测,顺利“收工”。为了在短暂的3个月内获取更多有效的科学探测数据,祝融号火星车具备了“一身技艺”,共载有6种科学仪器,包括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等。通过全力的巡视探测,祝融号将为中国带来火星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推动对火星空间环境、地表形貌特征、土壤表层结构等课题的研究。
“就在昨天,我和环绕器已建立了器间通信链路,第一次通过环绕器传回了遥测数据。”在第二封“家书”中,祝融号火星车“汇报”说,自己正在按计划开展周围环境感知和状
态检查,各系统工作一切正常。同时,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实施第四次近火制动,停留在通.
信中继轨道,转发各种信息数据回地球,同时也向火星车传达来自地球的指令。环绕器不
只是“信使”,也是探索火星的重要主力。天问一号环绕器共携带了高分辨率相机等7台科学仪器,能够在多轨道高度对火星进行整体性、全球性、综合性研究。
环绕器的工作时间也比祝融号火星车长不少,按计划,在90个火星日后,天问一号环
绕器将进行轨道调整,进入近火点265公里、远火点1.2万公里的轨道,对火星表面开展至少1个火星年(约2个地球年)的近距离遥感探测。
(摘编自刘晓《火星探测开启新征程》)
材料二:
要想平稳地降落到火星表面,就要让高速奔驰的天问一号慢下来。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天问一号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将下降速度减掉90%左右,这个过程需要克服高温和姿态偏差。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当速度降至每秒100米时,通过反推发动机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距离火星地表100 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
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相比月表着陆,此次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任务更加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比月球表面环境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只能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经历“未知9分钟”。
天问一号能够翻越“万水千山”成功着陆火星,身上那件银色“冲锋衣”不得不提。天问一号在向火星靠近的飞行轨道里要经历多次温度循环变化,其中,最高温达100摄氏度,最低温可达零下120摄氏度,这样一个温差200多摄氏度的环境对天问一号内部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极大。此外,空间的高真空特性使得天问一号在面对太阳的持续辐照下无法像飞机那样通过热对流或热传导传递热量,因此其向阳表面的温度会持续升高,造成与背阳面的巨大温差。因此,给天问一号穿件特制的“冲锋衣”就显得尤为必要。研制人员介绍,这款“冲锋衣”学名为“低吸收一-低发射热控涂层”,是一种涂饰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热控制材料,拥有对太阳光谱辐照的反射能力以及自身的红外辐射特性,能够有效减少空间环境对航天器内部造成的温度影响。与其他热控涂层一样,“冲锋衣” 通过极低的太阳吸收比,可以长期有效地反射太阳辐照而来的绝大部分能量,有效解决天问一号内部冰火两重天的问题。不同的是,“冲锋衣” 不仅低吸收而且低发射。通过降低热控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减少真空环境下舱内向外界的辐射漏热,保证着陆巡视器内部设备正常运转的温度,让天问一号的旅程更加安全与舒适。
如果只是看图片,火星的地貌似乎与地球上的沙漠戈壁无异。事实上,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3倍多。如野兽般凶猛的烈风会掀起大量沙尘甚至石块,让祝融号火星车的“眼睛”蒙尘,“翅膀” 也不再灵活。此外,火星表面密布着石块等障碍物,因此火星车在行驶时必须小心翼翼,以免被障碍物卡住造成操作上的迟滯。
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还在实验室中特意摆放了一台一模一样的火星车,当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路况时,实验室中的这台火星车先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再发出指令。
(摘编自张蕾、郭睿《天问一号本领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问一号执行我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经过长途飞行,着陆巡视器实现安全软着陆。
B.祝融号在着陆后立即自主驶离着陆器,开展巡视探测,标志着天问一号“绕、着、巡”任务完成。
C.天问一号要实现平稳降落,必须多次减速,是通过气动减速、伞系减速、动力减速等实现的。
D.“未知9分钟”是指着陆巡视器从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自主着陆火星的无法监控的时间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问一号在乌托邦平原着陆,是因为这里的地势相对平缓、地貌特征与水有关,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
B.天问一号环绕器在祝融号着陆后,停留在中继轨道,转发信息数据、传达命令,同时对火星开展近距离探测。
C.天问一号特制的“冲锋衣”是一种涂饰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热控制材料,它的特点是低吸收、低发射。
D.实验室模拟火星车通过模拟行驶,帮助火星车处理复杂路况、抖落灰尘,避免障碍物造成操作迟滞。
3.下列延伸材料, 不是天问- -号着陆成功条件的一项是(3分)
A.天问一号环绕器在火星停泊轨道上对预选着陆区开展长达3个月的多维度探测。
B.融合气动外形、降落伞、发动机、多级减速和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实施软着陆。
C.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防热材料与火星大气摩擦发生反应,保护探测器不被烧坏。
D.火星车除正常前后行驶,还具备蟹行运动能力,能够灵活避障以及大角度爬坡。
4.从题目可以看出,两则材料报道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4 分)
5.科技说明文注重科学性与可读性,请结合两则材料具体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倒霉的阴雨天气使得矿区冷冷清清,死气沉沉。人们除了吃饭就是睡觉。睡!不睡再干啥?孙少平倒在自己的床铺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几天来,他一直沉浸在一种异常的激动之中,因为再过几天,就到了晓霞和他约定的那个充满浪漫意味的日子。
在临近回黄原的前一天,他准备先到铜城为两个老人买点衣料。这是他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回家,应该给家里所有的人都带礼物。吃过早点,他背了个大挂包,带了那把新买的黑色自动伞,带了足够的钱,走出单身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