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20字。
文本对应练(十二)
[基础运用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闩、(甲)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________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乙)这落下的________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丙)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丁)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________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
1.文中标注(甲)(乙)(丙)(丁)前面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甲)顿号 B.(乙)句号
C.(丙)冒号 D.(丁)括号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然而然 决不是 包涵
B.自然而然 决不是 饱含
C.顺理成章 绝不是 包含
D.自然而然 绝不是 饱含
3.本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中,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 对比 排比 B.借代 对偶 排比
C.引用 对偶 对比 D.拟人 借代 对比
4.请从“竹”“旦”“月”三字中任选一个,参照下面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形式进行仿写。
中国汉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其独特的形美和义美,随时都能勾起人们无限的联想和想象。例如:一个“马”字,让你仿佛看到了鬃毛飘扬昂首长啸的骏马,孤独踯躅在寂寞的沙场。一个“雨”字,让你仿佛看到了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