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课件+学案打包7套
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学案一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学案20210709165.docx
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学案二考点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课件202107091243.pptx
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学案二考点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学案20210709163.docx
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学案二考点一正确使用成语题型二课件202107091244.pptx
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学案二考点一正确使用成语题型一课件202107091245.pptx
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学案二考点一正确使用成语学案20210709164.docx
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学案一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课件202107091246.pptx
专题十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2020年全国Ⅰ卷Ⅲ卷都进行了成语的考查,Ⅱ卷考查的是虚词运用。成语考查虽然在Ⅱ卷中暂时轮空,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成语的复习。这种考向变化,只不过是命题策略上暂时的技术性调整。从长期的发展来看,成语仍是高考复习的重点。
2020全国卷 语境文体 考查题型 命题角度剖析
Ⅰ卷(篆刻艺术) 文化论文 成语及四音节词语 Ⅰ卷Ⅲ卷试题形式回归传统,不再多音节词语混合考查,Ⅱ卷则考查了虚词的运用。注重了语文素养的考查。
三类题型虽然仍是以选择题形式设置,但注重了语境,所命题目均在语境中进行考查。这表明命题者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考查。做题必须先读懂文意,再做出判断。
Ⅱ卷(甲骨文) 学术论文 双音节虚词运用
Ⅲ卷(中华文化) 社科论文 四音节成语运用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
题型一 选词填空型
一、[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 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 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 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 的组成部分。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B.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
考点二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2020年高考全国语文Ⅱ卷的最大变化,是增加了虚词的考查,进一步拓展了考查的领域,对引领教学、提高考生语言运用的核心素养,都有帮助和引领作用。
(一)实词命题 正确使用实词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实词。高考命题侧重于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能力。近义词主要有两类:一是同音近义词,如“学力”和“学历”,“必须”和“必需”;二是异音近义词,如“迟疑”和“犹豫”,“称道”和“称奇”。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辨析、判断用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
(二)虚词命题 正确使用虚词,一要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掌握某些易误虚词的常见用法;二要注意辨析易混虚词的细微差别;三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注意关联词语搭配使用的特点。
(一)近义实词辨析
[知识精讲]
正确使用实词是从“正确使用词语”中分解出来的一个考点。实词是意义比较实在、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可以单独用来回答问题的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高考实词的考查题型以客观题为主,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但又极易被忽视的词语,干扰点为其中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
考查重点:
(1)含有相同语素的近义实词的辨析;
(2)在动态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题要点图示:
近义词辨析及运用 ——词义1.词义的侧重点2.词义的轻重3.词义的范围——色彩4.词语的感情色彩5.词语的语体色彩——用法6.习惯搭配7.适用对象8.词性和句法功能
[典例精析]
1.从意义方面辨析
(1)辨明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并使用。如“事件”和“事情”都表示人类生活中的活动和社会现象,但“事件”限于指历史上或社会上的不平常的大事情,适用范围小;“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