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50字。
古典诗歌鉴赏答题指要 
根据2005年《考试说明》古典诗歌的鉴赏主要考查以下几点: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分值六分,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应当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一些复习辅导书在指导古诗鉴赏时,注重诗歌的语言、形象、意境和表达方式,这当然是诗歌鉴赏所应该把握的主要问题。但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些技巧,从实战解题方面想些办法,有时往往能事半功倍,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一曰“四看”。
一看作者。即明确诗是谁写的,唐人还是宋人,边塞诗人还是山水田园诗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和创作风格。如李白之飘逸,杜甫之沉郁,苏轼之豪放,柳永之婉约等等。分析有关作家的作品时,要考虑其主体风格和风格的多样性。
二看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诗歌也不例外。古人十分重视诗题的制作,或用诗题概括全篇内容:如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李约的《观祈雨》;或交待写作对象和写作意图:如杜牧的《赤壁》、贺知章的《咏柳》;或用诗题直抒胸臆:如柳中庸的《征人怨》、陆游的《书愤》等等。
三看小序。小序往往交待了写作的背景、经过和意图,概述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如姜夔的《扬州慢》、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品前的小序都有此等作用。
四看注解。注解往往提供写作的时间、背景、诗人的境况和思想,借助注解可以更快弄懂诗歌的语句和内容,甚至题目的答案在注解中也能找到蛛丝马迹。
二曰“四品”。 
一品字词。中国古典诗歌最讲究语言的凝炼,讲究一字传神。于是便有了“诗眼”之说。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等等。同时,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词。如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萧萧”“滚滚”;“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的“迢迢”“皎皎”,这些词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二品意境。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就营造出一种宁静幽深的氛围,显示了迷人的自然美的诗意和风致,表现出诗人独特的感受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一颗诗心。再如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而又含义深厚。“红树”、“青山”、“绿草”“落花”构成暮春既缠绵又酣畅的意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