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67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北京市101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于鳞先生传
(明)王世贞
李于鳞者,讳攀龙,其家近东海,因自号沧溟云。当其业成时,海内学士大夫无不知有沧溟先生者。
于鳞九岁而孤,其母张【1】影相吊也。家无余资,捕鲈不足以资脩脯,而自其挟册请益,塾师为之逊席者数矣。晋江王慎中来督山东学,奇于鳞文,擢诸首。然于鳞益厌时师训诂学,间侧弁而哦若古文辞,诸弟子不晓何语,咸相指于鳞“狂生狂生”,于鳞夷然不屑也,曰:“吾而不狂,谁当狂者?”
于鳞既以古文辞创起齐鲁间,意不可一世学,而属居曹无事,悉取诸名家言读之,以为纪述之文厄于宋,班氏姑其佼佼者耳。不以规矩不能方圆,拟议成变,日新富有。今夫《尚书》《庄》《左氏》《檀弓》《考工》,其成言班如也,法则森如也。于鳞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
俄出守顺德【2】,问所以守顺德者,于鳞曰:“晨兴坐堂,属吏考计,延见乡老,问疾苦,为兴除,脱若承蜩矣。”于鳞皓皓自濯洗,勤于大要。居久之,政声流通三辅。于鳞尝蠲马牧地【3】垂三千金,留永济仓粟,毋灌输京师,以饷戍卒。于鳞又谓:“京师仰东南饷,不时至,而燕、齐、汴、赵边河百里而近者,毋出赋钱,皆赋菽粟,浮于河,达京师,缓急一策也。”时颇是之。
寻擢陕西按察副使,视其学政。于鳞谓:“陕,古西京也。先朝士大夫北地外,多阳浮慕古文辞,而时离之。”亡何,其乡人殷中丞来督抚,以檄致于鳞,使属文。于鳞不怿曰:“文可檄致耶?”会其地多震动,念太恭人老家居,遂上疏乞骸骨,拂衣东归。
于鳞归,则构一楼田居,东眺华不注,西揖鲍山,曰:“它无所溷吾目也。”无何而太恭人捐馆,匍匐还里,不胜毁,病困。久之,小间,寻暴心痛,一日卒。年五十七。所著《白雪楼集》三十卷行于世。
王子曰:世能名于鳞,莫能名于鳞所以其旁睨【4】千古。或谓其声不畅,实位不配望,寿不竟志,以为恨。夫漆园、玄亭【5】,杜门著书而生,寥寥者岂一于鳞也?呜呼!何恨哉?
(取材于《沧溟先生集》)
注释:【1】李于鳞母亲张氏,被尊为“太恭人”。【2】顺德:河北顺德府。【3】马牧地:地名。【4】旁睨:傲视。【5】漆园,战国时庄周为吏之处,这里代指庄子。玄亭,汉代文学家扬雄的住所,这里代指扬雄。
6.下列对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鳞摭其华而裁其衷 摭:选取
B.鳞尝蠲马牧地垂三千金 蠲:免除
C.寻擢陕西按察副使 擢:提拔
D.于鳞不怿曰 怿:生气
7.下列对句中“于”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纪述之文厄于宋 于:从
B.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 于:被
C.勤于大要 于:对于
D.所著《白雪楼集》三十卷行于世 于:在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侧弁而哦若古文辞 有时歪戴着帽子像吟咏古文辞
B.班氏姑其佼佼者耳 (汉代)班氏姑且算是写这类文章的优秀人物了
C.脱若承蜩矣 像蝉一样脱身而去
D.它无所溷吾目也 它不会使我的眼睛混浊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于鳞幼年时家贫交不起学费,但他读书认真勤奋,痴迷古文辞。
B.李于鳞感慨先朝北地外的文人士大夫,多数只是表面仰慕古文辞。
C.文章记述李于鳞对母亲情感深厚,母亲逝后他伤痛过度抱病而终。
D.文章结尾作者对李于鳞在世没有真正完成大志,深表遗憾和痛心。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吾而不狂,谁当狂者?
11.作者说李于鳞“旁睨千古”。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这样评价的依据。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期初模拟评估卷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共18分)
李于鳞先生传
(明)王世贞
李于鳞者,讳攀龙,其家近东海,因自号沧溟云。当其业成时,海内学士大夫无不知有沧溟先生者。
于鳞九岁而孤,其母张(1)影相吊也。家无余资,捕鲈不足以资脩脯,而自其挟册请益,塾师为之逊席者数矣。晋江王慎中来督山东学,奇于鳞文,擢诸首。然于鳞益厌时师训诂学,间侧弁而哦若古文辞,诸弟子不晓何语,咸相指于鳞“狂生狂生”,于鳞夷然不屑也,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