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12260字。
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不仅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成功迈出第三步,开始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更宣告了中国开启建造空间站任务的新时代。
空间站是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大中型载人航天器,能够让人长久地在太空生活,靠货运飞船实现推进剂和消耗品的补充,可以通过航天员进行设备维修与更换而延长寿命或改变、扩充功能,堪称太空定居点。天和核心舱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是未来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我国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航天器。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启动,规划了“三步走”战略,空间站工程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第三步,天和核心舱则是第三步发射的首个航天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在此期间完成了载人飞船的研制,实现了航天员天地往返等目标。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掌握了出舱、交会对接技术,成功对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进行了验证,还成功验证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完成了运送货物补给等任务。第三步是空间站建设阶段,我国将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从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用6艘载人飞船、5艘无人飞船、一艘货运飞船、一个目标飞行器和一个空间实验室,支持11名中国航天员、14人次完成多趟太空之旅。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正是通过历次“神舟”和“天宫”飞行任务,先后突破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铺就了一条稳妥可靠的建造之路。
(取材于崔爽等人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我国开始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是以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为标志。
B.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具有补充推进剂和消耗品的功能。
C.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九十年代启动至今,已实现了航天员天地往返等目标。
D.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发射了多艘飞船,有多名航天员完成了太空之旅。
材料二
空间站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核心舱是第一个上天的舱段,是整个空间站最基础的部分,之后所有的舱段都将以此为起点进行叠加。
天和核心舱除配有全套生命维持装置外,还满足了航天员初期驻留以及科研所需的全部物质条件——从居住区到科研区一应俱全。
天和核心舱在设计上较过去有了很大突破,供航天员工作生活的空间约50立方来,未来加上两个实验舱后,整体能够达到110立方来。长度超过五层楼高,直径比火车和地铁的车厢还要宽不少。不仅活动空间大,航天员在空间站的补给也得到更好保障。
为了让航天员实现更长时间的在轨停留,空间站设计了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呼出的水蒸气会通过冷凝水方式回收,排泄的尿液也会回收净化,重新作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使用。电解制氧时产生的氢气与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将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氧气,这也能够降低氧气的补给需求。
硬件之外,“太空之家”的软件也不在话下。在天和核心舱的密封舱内,就餐区配置了微波炉、冰箱、饮水机、折叠桌等家居,还配置了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抗阻拉力器等健身器材。
此外,舱内情景照明可由手机APP控制。天和核心舱不仅配上了手机,可以实现在轨航天员之间通话,还配了天地视频通话设备,可以实现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另外,还有可以支持航天员收发电子邮件的测控通信网和相关设备。
(取材于付毅飞等人的相关文章)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天和核心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和核心舱不仅有全套生命维持装置,还有能满足科研所需的物质条件。
B.天和核心舱的活动空间较以往大大增加,能更好地补给航天员所需物品。
C.天和核心舱设计了可再生的生命保障系统,水和氧气可以直接循环使用。
D.天和核心舱为航天员配置了日常所需的用品,如生活用具、通讯设备等。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建成了空间实验室,正在对航天员驻留太空进行验证。
B.载人航天工程的历次发射都是通过“神舟”系列飞船来执行各项任务的。
C.天和核心舱很宽敞,长度超过五层楼高,宽度与火车和地铁的车厢相当。
D.在天和核心舱内,航天员与地面的人员之间可进行双向的视频对话交流。
材料三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乘着火箭拔地而起,载着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飞向太空。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把中国人的身影的在了浩瀚太空。
空间站并非是来回地球的航天器,要建空间站,就要先拥有用于运送人员的天地往返运输器。飞船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为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物资。此外,人在空间站内长期工作和生活,随时都可能出现危险,如航天员突发疾病,空间碎片或流星击穿航天员生活的压力舱舱壁等。这时就需要航天员马上撤离空间站,返回地面。由于飞船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因此很适宜作为“救生船”长期停靠在空间站。神舟载人飞船可支持3名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在空间站停靠期间也作为“救生船”,用于航天员应急救生和返回地面。
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飞行都成功了,但成功并不意味着成熟,所以神舟六号、神舟七号飞船继续优化,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有了第一次载人飞行经验,科研人员对飞船做了适当的改进,2005年神舟六号升空,已经能搭载两名航天员,飞行时间也延长至5天。神舟系列飞船最大的变化在神舟七号、神舟八号飞船。神舟七号增加了出舱功能,神舟八号完成了交会对接。
神舟飞船全都具备天地往返功能。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飞船的主要功能是把人送入近地轨道,人在飞船上生活和工作。从神舟八号开始,神舟飞船作为载人运检飞船基本定型,之后不再做大的改动。它可以和在轨运行的航天器进行对接,然后把人员送到航天器里面去,航天员完成预定任务后再乘坐飞船返回地面。
(取材于《人民日报》)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为以后的航天员积累了飞行经验。
B.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飞船虽然载人飞行成功,但在技术、功能上并不成熟。
C.航天员在空间站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他们可借助神舟飞船逃生并返回地面。
D.经过一系列的改进、优化,神舟八号作为往返天地的载人运输器基本定型。
5.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介绍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神舟飞船这三个航天器及其功能。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