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20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已成为高考语文阅读考查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1、训练考点意识,对一些考点词不能简单组词。
如“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新元史•董俊传》)中的“夺”,很多学生简单地翻译成“抢夺、夺取”,这样的不注意语境、不认真推断而出现的错误其实是学生屡犯而不改的,其实在上文有语句“(武)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董)俊呼语之曰: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这里的“夺”是和上文的“蹂”照应的,所以应该翻译成“毁坏、践踏”。
2、要注意对省略的主语、宾语、兼语的补充翻译
人物的姓名要完整译出,这些是语意通顺的基本要求。如“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三国志•魏延传》)要译成“只有杨仪不宽容他。魏延对杨仪十分仇恨,两人关系如同水火。”
3、掌握行之有效的理解推断方法。
(1)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
举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如:“屡遣兵戍池河、浦口,援庐州,扼滁阳,有警辄发,节制精明。”(《明史•范景文传》)前三句构成排比,其中“戍、援、扼”三个动词对举,分别译成“守卫、救助、控制”。
(2)联想课文法——联想课文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语例。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正确理解词义。联想成语推断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联想双音词推断法: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今汉语一脉相承,因此我们就可借助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来解古汉语的单音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