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850字。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具有鲜明的特点:虽然吸收了先哲的思想智慧,但主要来自他本人的生活体验;有很强的实践性,不是停在纸面上,而是诉诸实践;是以诗的形式表现的,没有逻辑的论证,而只是若干智慧的火花,这使它类似南宗禅的顿悟。陶诗和玄言诗不同,玄言诗并没有写出切身体验的哲理,只是抄录道家之旨,也没有诗意,而陶诗则是活生生的富有哲理的诗。陶渊明哲学思考的三个特点表明,陶诗虽未完全脱离玄言诗的影响,但已不再是玄言诗,在诗史上有其卓然独立的品格。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可以这样概括: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改变,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那么,深刻的哲学思考给了诗人陶渊明什么呢?
  首先是异乎寻常的慧眼。在常人看来,南山就是具象的南山,归鸟就是具象的归鸟。而在陶渊明看来,它们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包含理趣和人生的真谛。说陶渊明赋予它们某种象征性,似乎还不确切;这并不是有意为之的技巧,而是慧眼之慧见。他以哲人的智慧悟彻了宇宙和人生,才能随处见到常人见不到的“理”。陶诗源乎景,发乎事,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这理带有普遍意义,既不游离于情景事之外,也不像玄言诗那样作为一个尾巴拖在诗的最后,而是融化在情景事之中。
  其次是超然悠然的心境。有不少诗人作诗是在激昂慷慨之际引吭高歌,所谓激愤出诗人。陶渊明偏不然,他是在超然悠然的心境下作诗的,许多代表作都是在这种心境下写出来的。虽然他的血也沸腾过,但他仍能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吟咏他的诗句。一团火包在冷隽的语言里,自有一种悠然的气度和透彻的力量。
  深刻的哲学思考还使他把诗看淡了。他既无逞才祈誉之心,更不存以诗求闻达、功名之意,不在乎诗的有用与否、妙与不妙。他吟诗是借以“自娱”(《饮酒序》),没有什么苦苦的经营,也没有刻意的雕饰。像杜甫那样“语不惊人死不休”,王安石那样为“春风又过江南岸”的一个“过”字改了又改,或者像王之涣、高适等人旗亭画壁计较高低,这类事在陶渊明是不可想象的。他自然而然,无意为之,而莫不成为佳作。
  前人异口同声称赞陶渊明的自然、平淡和真淳,以为臻于诗之极致,有人还极力仿效他。能真正体会他的好处已经不容易,仿而效之就更难了。看王维的《与魏居士书》,他与陶渊明大异其趣,没有陶的境界,怎能学到陶的真谛呢? 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三人的诗也只有陶诗的平淡而没有达到陶诗的深邃。陶诗岂是可以仿效的吗? 陶诗岂是可以从字面上仿效的吗? 没有陶渊明那种对宇宙和人生的悟彻,那种不以诗为诗的超脱态度,单从风格、字句上学习是学不好的。
  哲学思维、科学思维和诗(艺术)的思维,是人类的三种既相关又不同的思维方式。诗的思维是具象的、感性的,而且常常是跳跃的、片断的,本不大适合作哲学的思考,然而陶渊明巧妙地把两者融合在一起了。他的思考在当时支持他不与腐朽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躬耕于庐山之下,干干净净地度过了一生。在今天,当物欲几乎要统治人的精神使人成为它的奴隶时,曾经支持过陶渊明的那种智慧和力量也许能给当代人一点帮助,使人站立起来。
  (摘编自袁行霈《陶渊明的哲学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源于自身生活体验、具有实践性、具有顿悟性,是陶渊明哲学思考的三个鲜明特点。
  B.陶诗与玄言诗都表达哲理,不同之处在于哲理的来源、表现哲理的方式和有无诗意。
  C.陶渊明有一双慧眼,能从具象中看出人生真谛,这使他获得了彻悟人生的哲人智慧。
  D.王、孟、韦、柳诸人学陶诗却不得陶诗真谛,其原因在于缺乏对宇宙、人生的彻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陶渊明的哲学思考,既指出其来源等诸多特点,又对其内容作了概括评析。
  B.文章从慧眼、心境、对诗的态度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这是对第二段文意的递进。
  C.文章通过杜甫、王安石、王之涣等人的事例,对比出陶渊明作诗不求刻意雕琢。
  D.文章基于诗的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差异,彰显了陶诗巧妙融合诗与哲理实属难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以返归“真我”应对社会腐败,虽然无法医治社会,但能提升其个人品德。
  B.跟陶诗相比,在激昂情绪之下完成的诗作,其悠然气度与透彻的力量会有所逊色。
  C.玄言诗之所以缺乏诗意,跟它未能将哲学思维与诗的思维有机融合大有关系。
  D.若能吸取陶渊明哲学思考中的精神成果,也许能帮助当下人们摆脱物欲的奴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3月31日从中国大洋协会了解到,我国科考队员近日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这一发现刷新了我国在国际上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的新纪录。
  科考队员是在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国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中获此发现的。根据对沉积物现场元素测试数据、浅地层和多波束测量资料综合分析,科考队在东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内初步划分出了面积约为150万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这是国际上首次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发现大范围富稀土沉积,为在该区域深入开展深海稀土资源调查和相关环境研究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经过科学家前期研究,我国已在太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