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970字。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
  质量监测(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7分)
  习近平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只有一次,如何        自己的青春华章,革命先辈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一百年来,他们挺身而出□艰苦奋斗的光辉形象,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        ,反而被岁月淬炼得yìyì(    )生辉□重温他们的奋斗历程,当代青年        了自己的使命,        了奋斗的信心。
  无奋斗,不青春□不奋斗,无青春。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而生命最美的部分在于青春,而青春最美的部分在于奋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1)淬炼(    )                 (2)yìyì(    )生辉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
  A.续写    淡漠    明确    坚定         B.书写    暗淡    明确    坚定
  C.书写    暗淡    坚定    明确         D.续写    淡漠    坚定    明确
  3. 依次填入上文方格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4.下面关于选段的语法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只有一次”和“一百年来”中的“一”不都是数词。
  B.“他们”“自己”“我们”都是表示人称的代词。
  C.“青春华章”“奋斗历程”“生命不息”短语类型一致。
  D.“如何”“随着”“在于”在选段语句中都是介词。
  5.古诗文默写。(8分)
  (1)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
  (2)□□□□□,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雁门太守行》中“□□□□□□□,□□□□□□□”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4)在《浣溪沙》中,晏殊既惆怅于春光流逝的不可抗拒,又欣慰于美好事物的重现,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
  (5)杜牧在《赤壁》中以“□□□□□□□,铜雀春深锁二乔”感慨机遇造就人生;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我报路长嗟日暮,□□□□□□□”表达了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这些词句,都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认识。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9题。(8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苦而不平            苦其心志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河之险
  C.汝之不惠              已而之细柳军
  D.惧其不已              一怒而诸侯惧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B.本文大部分内容都是各种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的态度以及愚公的回应,这样更有助于突出愚公移山这一事件的寓意以及愚公的形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