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00字。

  古诗阅读专题
  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归阳羡兼送刘八长卿
  皇甫冉
  湖上孤帆别,江南谪宦归。
  前程愁更远,临水泪沾衣。
  云梦春山遍,潇湘过客稀。
  武陵招我隐,岁晚闭柴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的“湖上”是分别之地,次句的“江南”是诗人家乡阳羡所处的区域。
  B.以“孤”饰“帆”隐含形只影单之意,“谪”则显示了诗人的身份和归因。
  C.颈联运用了互文手法,写楚地的山水处处充满春意,从这里经过的人却少。
  D.诗人化用武陵源的典故,暗示自己在隐居生活中获得了安慰,悲情已消减。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5.(3分)D  【解析】错在“在隐居生活中获得了安慰,悲情已消减”。诗人写此诗时正在回家途中尚未归隐。
  16.①被贬的伤感。诗人仕途不顺,遭贬归家,因而惆怅。②惜别的友情。诗人送刘长卿时依依不舍,并对其前程表示担忧,临水落泪。③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感到武陵源正是他要归去的地方。(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指诗人郑谷在扬子江北岸淮上(瓜洲渡)留别友人,点明事件。
  B.一二句诗人既用淡墨点染景色,又用重笔抒写愁绪,但景与情并无冲突。
  C.一二句一处“扬”、两处“杨”同音重复,使得声情宛转,情意低回。
  D.末句“君”“我”对举,“向”字重迭,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结合“君向潇湘我向秦”,不是留别。】
  16.明代谢榛改此诗为:“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长笛离亭晚,落日空江不见春。”你认为改得好吗?试简述意见。(6分)
  【改得不好。①原诗“君向潇湘我向秦”放在最后,耐人寻味,余韵无穷。改诗把这句放在开头,使整首诗直白寡味。②原诗“扬子江头杨柳春”点染景色,以乐景反衬离愁,益增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