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30字。

  古诗阅读专题
  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小题。
  萤 火
  陈与义
  翩翩飞蛾掩月烛, 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 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①,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 但畏风雨难为光。
  【注释】①相传仙人方术,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而鸣,却不敢行。汉代武威太   守刘子南佩戴萤火丸,敌箭不近身,安然脱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写飞蛾在月光烛火边翩然起舞,终葬身于灯油之中。飞蛾心向光亮,扑火而亡,“烹”字见其惨烈,“罪莫赎”的结局令人同情。
  B.颔联作者态度鲜明,赞扬萤火不会自欺欺人,它生活在幽深僻暗的草野之间,质性卑微,   却会在夜晚的草丛间发出煜煜之光。
  C.颈联以萤火“却马”、“映书”的典故来揭示萤火能入仙人之方、登君子之堂,兼有实用价   值和风雅意味,对其赞赏也更进一层。
  D.整首诗综合运用对比、用典、托物言志等多种表现手法,笔致生动,抒发了作者对萤火的   敬佩、喜爱之情,寄托了一定的象征意味。
  16.这首诗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分析】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要在全面理解诗歌内容,结合注解的基
  ……
  山东省2021-2022学年“山东学情”高三10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③的的:鲜明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色调明快,笔法简洁,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勾画了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写诗人归京途中所见,一山间,一水边,一远,一近,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