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9770字,答案扫描。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思录》作为理学入德之门、进学之阶,备受后世儒者的推崇和重视,被尊奉为“圣贤传心明道之要法,学者造道成德之大端”,历代注释之作层出不穷,续补仿编之作也蔚为大观,总体数量多达百种以上,它们不仅阐发各自对《近思录》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补入后世重要理学家的思想资料, 合而观之则形成脉络相承的文本体系,真切地反映了《近思录》的经典化历程,并且直观呈现程朱理学发展演变的脉络主线。
  《近思录》在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以至成为理学的标志和象征。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描写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其案头就有“一部《近思录集注》”。这样描写显然有其深刻用意,是借此彰显“讲理学的老监生”的身份。鲁四老爷迂腐顽固,冷酷无情,是典型的封建卫道士形象,很多读者据此给《近思录》贴上守旧落后的标签,其实并不符合作品的主旨。因为《祝福》中还写到,在得知祥林嫂的死讯后,“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话的”。“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这句话见于《近思录》,出自张载《正蒙》,认为鬼神是阴阳二气的自然变化,是具有无神论和唯物论倾向的思想。这就与书房案头的《近思录》先后呼应,在结构安排上匠心独妙,暗讽鲁四老爷虽然读过此书,但只是装点门面而已,并没有认真领会其精义,也不能身体力行去实践,思想观念依然愚昧迷信,而其面目因此更显虚伪。
  《近思录》与思想的保守落后没有必然联系,还可通过两位著名启蒙思想家为证。如清代有一部
  《近思录》的重要注本,是嘉庆朝状元陈沆的《近思录补注》。陈沆与魏源关系极为密切,这部书是在魏源协助下完成的,该书原稿今存湖北图书馆,上面有很多魏源的批注,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来看, 魏源对《近思录》用功很深,不仅对其思想内容多有精辟见解,而且有改编和注释《近思录》的具体设想。由此可知,魏源这位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在接受西方新事物新思想的同时,对《近思录》仍然保持浓厚兴趣。与此相似的还有郭嵩焘,这位洋务运动的干将,清廷首任驻外公使,对于
  《近思录》“浏览所及四十余年”,在同治七年至光绪十年“前后四次加注”,最后汇集成一部《近思录》的注本。郭氏光绪初年出使英法,开始全面接触和深入认识西方文化,但在此期间并未中辍研究
  《近思录》,而其注文多能联系日常时事,或抨击世风之弊,或感慨时政之患。可见在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下,《近思录》仍有可资借鉴的价值意义。
  《近思录》蕴含的很多思想理念,已经融入传统文化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如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后世称誉为“横渠四句”,今天仍有感发人心的力量。与此相关的“民胞物与”,更能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情怀,有益于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泉。还有很多传诵不衰的格言隽语和成语典故,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气度,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资源。当然,
  《近思录》并非尽皆完善无可訾议,今天需要做出更为客观全面的诠释和解读。
  (摘编自张文《〈近思录〉何以成为经典》)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历代对《近思录》的注释、续补和仿编之作蔚为大观,真切地反映了《近思录》的经典化历程,并且直观呈现出程朱理学发展演变的脉络主线。
  B. 鲁四老爷迂腐顽固,冷酷无情,是典型的封建卫道士形象,小说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放一本
  《近思录集注》,并不符合鲁四老爷的性格特点。
  C. 魏源对《近思录》用功很深,不仅对其思想内容多有精辟见解,而且改编和注释《近思录》, 可见他在接受西方新事物新思想的同时,对《近思录》仍然保持浓厚兴趣。
  D. 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干将,他在接触和深入认识西方文化期间,鉴于《近思录》对于变法图强有可资借鉴的价值,所以他并未中辍研究《近思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鲁迅的《祝福》中,描写鲁四老爷书房中有一部《近思录集注》,彰显鲁四老爷“讲理学的老监生”的身份,证明了“《近思录》在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以至成为理学的标志和象征”的观点。
  B. 文章第 3 段通过写郭嵩焘和魏源两位启蒙思想家对《近思录》的重视,论证了“《近思录》与思想的保守落后没有必然联系”的观点。
  C. 文章最后一段以“横渠四句”和“民胞物与”为例,论证了“《近思录》蕴含的很多思想理念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的观点。
  D. 本文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内容有理有据,多角度论证了《近思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圣贤传心明道之要法,学者造道成德之大端”一句表明《近思录》改变了理学传授散漫无统的状况,乃理学入德之门、进学之阶。
  B. 《近思录》是后世理学的标志和象征,补入了后世重要理学家的思想资料,反映了理学的发展演变,备受后世儒者的推崇和重视。
  C. 《近思录》的许多思想,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情怀,有益于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泉。
  D. 虽然《近思录》与思想保守没有必然联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其思想并非完美无缺,有待于人们对其进行更为客观全面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嫦娥三号首席科学家,嫦娥二号、四号、五号试验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带领团队埋头攻坚克难,在嫦娥各型号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关键技术突破、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