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360字。针对七篇文言课文,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侧重于赏析与点评,目的给学生一个示范。
二零零六春八下语文文言文笔记整理
一、《三峡》
1.相关的知识:本文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2.整体把握:本文描绘了长江三峡(主要指巫峡)的地理形势和它四季的景色,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奇秀丽,是长江万里图中的一幅壮丽的画卷。后人有“奇文秀句绘三峡”的赞誉。作者的情感随景而异:见春冬之景时是“良多趣味”;见秋景时则觉得“凄凉哀怨”。
3.选文思路结构:第一段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着重突出“连”“峻”,为下段写江水作铺垫。——→第二段侧重写夏天江水猛涨时的景色,突出水势迅疾险恶;并以水之“疾”衬托山之“峻”。——→第三段着重写春冬之时三峡之“趣”;先俯视,后仰视,描绘出水退潭清的秀丽与山峦的雄伟峻峭相映成趣的自然景致,表达了“多趣”的喜悦之情。——→第四段写秋天三峡之“凄”,先写总的感受,再着重于写听觉,以猿声表现秋景的凄异和心情的悲凉,最后引用渔歌作结,更形象描绘出三峡秋景的凄清与悲凉。
4.词语解释:(见注释)
5.点评欣赏:
(1) “两岸连山”——正面写“连”;“略无阙处”——反面写“连”。“重岩迭嶂,沿溯阻绝”——运用夸张手法,正面写“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合叙句,从侧面烘托“峻”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绘水势险恶;“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右溪记》
1. 相关的知识:本文选自《元次山集》,作者元结,字次山,唐代文学家。
2.整体把握:右溪,是道州(今湖南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作者擅长状物记事,短短一百多字,即把右溪的幽趣描绘得历历在目,并借右溪的秀丽景色长期“无人赏爱”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清代末年古文家吴汝纶说:“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
3.选文思路结构:描写右溪位置与幽静的环境——→议论右溪美景的功能妙处并抒发感慨—→记叙自己对右溪的修葺美化—→说明命名、刻石的缘由。
4.词语解释:(见注释)
5.点评与欣赏
(1)“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正面写小溪,突出“小”,交待小溪的归宿。“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描写两岸怪石,暗示是溪水冲击所至,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这是从侧面描写小溪。“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水激石产生的形态和景象,正面写溪水,突出“清”和“激”。“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描写出小溪所在位置优美幽静的环境,再次从侧面描写小溪。写景的这一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