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30字。
江淮十校2021级高一“三新”检测考试
语文
2021.1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二、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拿起精巧的洛阳铲,拆开热销的文物盲盒“挖土”;社交平台上,传统文化类节目和视频屡屡刷屏;每到节假日,“打卡”博物馆成为热潮;重大考古发现揭晓,引发全民围观……今天,我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愈频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日益融入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惊喜。
惊喜源于供给侧的“更新”,越来越多人专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心演绎和创新呈
现。不久前,一段水下中国舞圈粉无数。绚丽多姿的舞美光影、精美绝伦的水下舞蹈,衣袂飘飘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穿越千年,跃然眼前。这个不到2分钟却收获一致好评的节目,背后饱含着各种不易:编导用精巧的构思重现《洛神赋》,工作人员在水下泡了26个小时,一天出水入水200次,舞者身上需要带几公斤的配重????????????正是创意的出彩、样式的多彩、科技的添彩,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收获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
惊喜也来自需求侧的“迭代”,公众逐渐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并不断提升审美素养。近年来,从文物斗图大赛到文物雪糕打卡,从对三星堆新发现的围观探讨到文创产品走俏市场,传统文化持续攀升的热度,折射的是公众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度。因为喜欢博物馆,有人选择成为文物摄影师,在镜头里穿越时间;因为热爱传统建筑,有人选择在自家小院里,用榫卯技术复原经典;因为醉心于非遗传承,有人选择拜师学艺,在非凡的技艺中感受历史魅力……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各种各样的打开方式,只要心有所向,定能寻得亲近之道,领略传统之美。
(摘编自《植根文化沃土绽放创新活力》)
材料二:
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今天,端午节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厚重的
历史文化,还塑造着影响至深的文化自信。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思接千古,积蓄前行的力量。
又是一年端阳至,“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近期,人们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戴香囊、划龙舟、荡秋千,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品读传统文化、欢度传统佳节。
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在浙江云龙镇,10余支龙舟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在长山江上竞逐
争先;在陕西白水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手工香囊;在湖南益阳市,小朋友们在博物馆里全身心投入五彩绳的编织……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端午的节日内涵,也表达了人们寄情言志、团圆孝亲、强身健体的良好祝愿。
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中国文化恰似长河,昼夜奔腾、源远流长。作为率先入选世界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承载着多样且厚重的传统文化,需要进一步挖掘。除了
参与体验端午节日的仪式感,更重要的是,要讲好传统节日故事。一些地方通过开展端午诗会、
专题展览、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借助动漫、情景剧、微纪录片等形式,培植爱国情怀,培育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除秽驱病的健康观,已成为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精髓的创新途径。可以说,这些深具文化内涵的活动与形式,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文化魅力,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
今年端午节之际,很多更具时代感的活动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不久前,“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屈原2000多年前发出的“天问”,一些地方开设相关航天展引来游人如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一些地方开展健康讲座、中医体验活动,中草药香包备受欢迎;端午节也是厚植家国情怀的契机,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些地方组织红色文艺演出、走访慰问老党员老英模,让更多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新形式、新样态为传统节日赋予新的活力,那些记录时代、表达真情、充满创意的活动,也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摘编自《赋予传统节日更多文化内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日益融入日常生活,还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惊喜。
B.打卡文物雪糕、围观探讨三星堆新发现等体现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参与度越来越广泛。
C.端午节的各种民俗活动通过表达人们寄情言志、团圆孝亲、强身健体的良好祝愿以丰富节日内涵。
D.开设相关航天展引来游人如织,这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心演绎和创新呈现,比如圈粉无数的水下中国舞,带给人们许多的惊喜。
B.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只有让舞者演绎,才能收获热爱和尊重。
C.作为唯一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所传承的传统文化需要进一步挖掘。
D.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精髓的创新途径是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戴香囊、划龙舟、荡
秋千。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的一项是(3分)
A.忻州市举办以“粽香茶韵??诗书问情”为主题的端午诗会,致敬传统。
B.上海市组织广大未成年上祭奠英烈“活动,献花留言。
C.广东省文化馆正式举办“百舸争流-节庆“叹”非遗”端午专题展。
D.青岛市金门路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在中秋节这天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4分)
5.“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良心
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
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