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860字。

  2021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 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理想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
  (3)或因寄所托,               。(        《兰亭集序》)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这陌生的城市中,突然遇到一个老相识,对于形影相吊的我来说,的确是一个令人欣慰的事。
  B.在昨天的东京奥运男子百米短跑半决赛中,苏炳添以急如星火的速度冲线,创造了该项目新的亚洲纪录,昂首挺进决赛。
  C.有些传统产业真是到了日薄西山的景况,很难维持下去。
  D.今天的座谈会可说是群贤毕至,语言学界有名望的老先生全来了。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在中国古代文艺中,浪漫主义始终没有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在建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①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
  ②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
  ③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④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线索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文学的个人经验与“他者”
  格非
  ①什么是“他者”?学理论肯定知道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所谓的“现象学的还原”。“他者”是一个哲学概念,但是我不打算从哲学史给大家描述从康德到胡塞尔,到尼采,到海德格尔这整个过程。我想跟大家举一些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他者”。
  ②大家都经常照镜子,镜子本身反映的是客观的,但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图像是主观的,是自我与它“合谋”的,是欲望化的产物。心理学早就做过研究,很多人喜欢镜子不喜欢照片,因为照片更接近于真实。“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们在照片里看到的那个自己。
  ③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经验时如何发现“他者”。如果你在作品中没有勇气面对“他者”,那你作品永远是在制造一种甜腻和唯美。我现在看很多人写的东西,美得化不开,浓得化不开,全是这些浪漫的想象,看得实在是烦。它里面没有陌生化的、坚硬的东西,非常流畅,也非常廉价,因为它根本没有触及生活的经验本身。
  ④所以,我们要拥有自己经验的财富,就必须经过“他者”的介入,这个当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你敢不敢面对“他者”,要不要把“他者”引入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过程当中。
  ⑤我举一个例子,博尔赫斯写过一个很简单的小说,是从《一千零一夜》里的一则故事改编来的,题目叫《两个做梦人的故事》。故事讲的是有个人因为一个梦千里迢迢去巴格达寻宝,却被另一个当地的做梦者告知梦到宝藏在主人公自家的院子里。他听到后赶忙回家,找到了藏在自己院子里的宝藏。借这个故事我想表达的是,                                  。这当中就需要“他者”的介入。在自己家你是挖不出财富的,你不知道财富在哪,不知道那些经验有什么意义。到远方去,这个旅途看起来毫无意义,但实际上构成了找到财富的重要一环。
  ⑥写作也是如此。马尔克斯说,你只有远行,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家乡。一个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人说不出农村有什么特点。只有从农村到了城市生存一段时间,就会知道所有城里和从前形成区别的,都是农村的特点。所以,我们引入“他者”的目的,就是把你的经验的特异性显示出来。如果你过于沉湎在自己有限的经验里,以此自得,不敢去碰撞自身以外的经验,那就是自恋。一个自恋的人是写不好东西的。因为你并不知道你所拥有的意义是什么。
  ⑦过去没有“中国文化”这个概念,正是西方文化进来之后,我们才有中国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学的概念,才有国学的概念。这些都是在“他者”的介入之后显现出的。
  ⑧与此同时,我要告诉大家,中国经历“他者”的过程是极其惨痛的,是被迫的。这个“他者”是
  3.标题中的“他者”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4.结合上下文内容,补充第⑤段画线部分。(3分)
  5.以下选项中推理的过程与第⑥段画线句局部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他只有在身不由己的时候才会放弃竞选,现在他没放弃竞选,所以看来,他没身不由己。
  B. 他只有在身不由己的时候才会放弃竞选,现在他放弃竞选了,所以,他处于身不由己的状态。
  C. 他只要是候选人,就会进入现场。现在他是候选人,所以,他进入现场了。
  D. 他只要是候选人,就会进入现场。目前他还没有进入现场,所以,他不是候选人。
  6.对文意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不喜欢遇见“他者”。
  B.“他者”能够帮助我们摆脱“自动化”的生活。
  C.发现“他者”指的就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D.发现“他者”要走出个人经验主义的“舒适区”。
  7.有人认为第⑧段的内容偏离了主题,你是否同意?请阐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李娟
  ①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②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