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300字。

  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钱谦益作品专练
  汤义仍先生文集序
  钱谦益
  临川汤义仍文集若干卷,吴人许子洽生以万历乙卯谒义仍于玉茗堂,而手钞之以归者也。义仍告许生曰:“吾少学为文,已知訾警王、李①,駢枝俪叶,从事于六朝。久而厌之,是亦王、李之朋徒耳。文库汜滥词曲,荡涤放志者数年,始读乡先正之书,有志于曾、王②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子归,以吾文视受之,不蕲其知吾之所就,而蕲其知吾所未就也。知吾之所就,所谓王、李之朋徒耳;知吾之所未就,精思而深造之,古文之道,其有兴乎?”余闻义仍之语,退而读其文,未尝不喟然太息也。
  义仍官留都,王弇州艳其名,先往造门,义仍不与相见,尽出其所评抹《弇州集》,散置几案。弇州信手翻阅,掩卷而去。弇州没,义仍之名益高。海内訾警王、李者,无不望走临川,而义仍自守泊如也。以义仍之才力,由前而言之,岂不能与言秦、汉者争为撏撦割剥?由后而言之,岂不能与言排秦、汉者争为叫嚣隳突?深心易气,退而愿学于曾、王,顾又不自有,以其所未就者勖余。呜呼!此可以知义仍之所存矣。
  《易》曰:言有物。又曰:修词立其诚。《记》曰:不诚无物。今之人,耳佣目僦,降而剽贼,如弇州《四部》之书,充栋宇而汗牛马,即而视之,无所有也。义仍晚年之文,意象萌茁,根荄屈蟠,其源汩汩然,其质熊熊然,盖义仍之于古文,可谓变而得正,而于词可谓己出者也。其学曾、王也,自以为未就,譬之金丹家,虽未至于九转大还,然其火候,不可谓不力,而铅汞药物,不可谓不具也。后有君子,好学深思,从事于义仍之文,得其所谓有物者,而察识其所未至。因以探极指要,而知古文兴复之几。义仍已矣,庶几后有子云也哉?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循览遗编,追惟其末后郑重相属之语,而为叙之如此。
  (节选自《牧斋初学集》,有删改)
  【注】①王李:指王世贞(王弇州)和李攀龙,明代“后七子”的代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推行拟古之风,批评王安石、曾巩等人的散文。②曾王:指王安石、曾巩,王安石为临川人,曾巩也长期居住临川,两人名列“唐宋八大家”。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蕲其知吾之所就蕲:求B.弇州信手翻阅信:随意
  C.以其所未就者勖余勖:勉励D.追惟其末后郑重相属之语属:撰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亦王、李之朋徒耳义仍之名益高
  B.以吾文视受之以其所未就者勖余
  C.其有兴乎其学曾、王也
  D.而义仍自守泊如也充栋宇而汗牛马
  (3)把文章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志于曾、王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
  ②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
  (4)汤义仍对王弇州(王世贞)之文持什么态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D(2)B
  (3)①(我)有志于学习曾巩、王安石的散文,但是年纪已经老了,向他们学习却没能成功。
  ②我感伤义仍的文章不能在现世很好显扬,而世上表面仰慕义仍的人,对于他写作的意图,没有能真正了解。
  (4)批评(不满意、看不起)。①少学为文,已知訾謷王李之文
  ②王弇州去拜见,义仍将评抹的诗集散置于桌而不见。
   《徐霞客传》 
  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奇情郁然,玄对山水,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力耕奉母。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