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8130字。
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辛德勒的名单》的时候说过:“每隔五十年,就是人类合上历史教科书准备遗忘的时候。”一部关于战争的有诚意有质感的影片,就是一次痛苦而深沉的警示:从尘封的角落里翻开那本被遗忘的历史书,去追溯和回顾历史。从这个角度讲,《长津湖》的出现正逢其时。影片迄今已经创造了44.2亿的票房,观影人次9142.5万,我们观看这部电影,谈论这部电影,经由这部电影所构造的集体感知路径,来回溯、深入那段被尘封的历史,理性沉思,观照现实。
《长津湖》拍出了新主流大片特别是革命历史战争片的新境界。中国电影有自己的战争片谱系和美学传统,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结合诞生过“三战”和《上甘岭》《英雄儿女》《大决战》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当然,一度也有这样的声音:中国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战争片,没有好莱坞式的“反思战争”的战争电影;中国的战争片只分“敌我”,不站在更高的“人类”的立场上去“反思战争的残酷性与荒诞性”。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长津湖》肯定不是“好莱坞式”的战争电影,影片的反战是站在正义的立场,站在祖国的立场,站在和平的立场之上,是以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为基础的,是具体语境式的而非抽象人性论的。影片试图传递出“以战止战”的和平愿景:关于这场战争,打,还是不打?影片给了全景式的呈现,也包括领袖艰难决策的过程。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这场仗,我们这一代人打了,下一代人就不用打了!”,以及毛泽东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与伍连长说的“有的枪要开,有的枪可以不开”形成了不同层间的呼应,战争和敌我的辩证关系也具有说服力。这既是延续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现实主义传统,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对战争本身的思考,诸如残酷性、荒诞感、生死等。不被“有敌我,无战争”这种认为国产战争片缺乏所谓现代元素这样的观念带着走,我们拍出了《长津湖》这样的“在有敌我的前提下,有战争”的优秀的中因式战争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英雄的塑造不是“战狼”式的,而是相对严格地按照英雄叙事的标准模式进行,能激发起观众巨大的共情。
英雄天赋异禀:伍氏三兄弟各有所长,就连小弟伍万里,也有一手投石绝技。
接受使命呼唤:伍千里背着哥哥伍佰里的骨灰回家,为了给住在船上的父母盖房,刚到家,就收到了部队的命令出征。对“家”的渴望,牢牢根植于中国观众的基因中。伍万里偷偷跟踪伍千里上了前线,被征兵入伍。伍千里深知战争的残酷与痛苦,最小的弟弟也要从军,他的内心是挣扎的。但“英雄”的定义,就是注定要去承担必须承担的使命。因此,伍千里带上了弟弟。
英雄经受磨炼:有观众会觉得火车上的一段略微冗长,但在英雄叙事之中,这一段又必不可少——这是英雄初出茅庐接受训练的时刻。想想《黑客帝国》中尼奥被唤醒,跟随墨菲斯接受训练的一段戏,就可以理解伍万里在火车上与老兵的冲突、成长和融入。火车的意象,被称为穿插连的七连的象征,因此,这一段旅途,是高度浪漫主义化的理想之旅。
英雄需要精神导师:在伍万里作为英雄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哥哥,还有两位精神导师,一位是段奕宏饰演的打不死的英雄,当伍万里向他致敬时,段奕宏却呵斥了他:“哪里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士兵的荣誉!”这也是影片英雄主义塑造的过程中去“战狼”化的努力。第二位精神导师是胡军饰演的雷公,胡军奉献了极其动人的演技,且跟草蛇灰线的伍佰里之死形成了呼应:伍佰里之死,在连队中是一个秘密,直到雷公牺牲,这个谜才解开;雷公和伍佰里一样,都只剩了半截身子,在极其痛苦的情况下死去——除去战士的身份,他也只是一个向往战后回乡养老的普通人,这让他的牺牲显得更加震撼。影片呈现的英雄不仅是单一的主人公兄弟,更有与他们并肩战斗的勇于牺牲的人物群像。
然而,影片注定没有属于胜利者的高潮。长津湖之战对双方都是极其惨烈的牺牲。张涵予饰演的宋时轮,状态一直都像那个百年难遇的寒冬一样沉郁:他心爱的士兵还没有面对敌人,就因为寒冷而被冻死。从这个角度讲,“冰雕连”的出现,是影片真正的高潮:那一瞬间,战争的残酷、牺牲的壮烈、反思的力度,在凝固的画面、沉郁的调性、深沉的痛苦中得到了呈现。
(摘编自田卉群《〈长津湖):以战止战的英雄叙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津湖》上映以来受到了高度关注,说明人们通过电影追溯和回顾70年前的这段历史,理性沉思、观照现实。
B. 影片借台词“这场仗,我们这一代人打了,下一代人就不用打了!”试图向观众传递“以战止战”的和平愿景。
C. 中国的战争片没有站在更高的立场上去反思战争的残酷与荒诞,所以就战争片而言,中国式的不如好莱坞式的。
D. 《长津湖》以和平愿景和家国情怀为基础,延续我国战争片谱系和美学传统,也增加了更多对战争本身的思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引用斯皮尔伯格的话,旨在就如何对待历史向人们提出警示,并以此引出对战争主题电影《长津湖》的讨论。
B. 文章阐述伍万里在火车上与老兵冲突、成长和融入的情节时,引入《黑客帝国》中尼奥被唤醒的例子,属于类比思维。
C. 《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诞生,说明中国战争片有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结合的传统。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围绕电影《长津湖》论述了中国式战争片的新境界及英雄形象塑造的标准模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津湖》在人物塑造上“去战狼化”的手法,让观众看到人成长为英雄的过程以及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更易产生共情。
B. 在新主流大片常态化的语境中,历史题材的战争片要考虑如何处理我们自身的战争片传统与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之间的关系。
C. 作者认为:在“在有敌我的前提下,有战争”的具体语境下,优秀的中国式战争片足以表达出战争和敌我的辩证关系。
D. “冰雕连”出现,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荒诞性,《长津湖》是站在正义、祖国、和平的立场上“反思战争”的战争电影。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中国式的不如好莱坞式的”错误。由原文“当然,一度也有这样的声音:中国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战争片,没有好莱坞式的‘反思战争’的战争电影;中国的战争片只分‘敌我’,不站在更高的‘人类’的立场上去‘反思战争的残酷性与荒诞性’”可知,原文说的是“一度也有这样的声音”,也就是有人这样认为,但并不代表“中国式的不如好莱坞式的”。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乡贤中的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他们拥有比普通农民更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更雄厚的智力资本,可以完美充当连接城市和乡村、现代和传统的媒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成为主要的内驱力。
新乡贤经历了城市文化的长期熏陶,大多具有较高的环保及生态文明意识,他们参与乡村振兴,可以带动提高一方百姓的生态文明素养,使乡民们愈发热爱乡土,为建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