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360字。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的时候,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了《人类1000年》一书。公布了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人类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共同认为,在已经过去的整整一千年中,这一百件重要事件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有三个历史事件入选:火药武器的发明、成吉思汗的帝国和工农红军的长征。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学者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他们也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
长征属于人类历史上这样一种事件: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依旧会被世人追寻不已。数十年来,不断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出现在中国工农红军曾经走过的这条漫长征途上。在人类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人何以要忍受疲惫、劳顿和生存条件的匮乏,行走在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的路途上?在地球的另一端,曾出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于1981年秋天宣布,他要到中国进行一次“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他来了,带着他的全家走上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当这位西方政治家走到大渡河渡口时,他被这条湍急的河流和两岸险峻的崖壁震惊了,他被3万多工农红军在十几万敌军的追堵中渡过这条大河的壮举震惊了。布热津斯基后来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长征体现了人类文明能够发展至今的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力量,那就是永不屈服、永远前进、永不言退。现在,许多外国青年重走长征路,不是对中国革命史感兴趣,不是对中国红军感兴趣,而是在寻找这种支撑自己生命的,能够更有力量走下去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源泉。长征是人类精神文明进程中的大事件,它为人类不断注入了新的精神活力。
(摘编自王树增《回望长征我们能感悟到什么》)
材料三
走好新长征路,除了物质力量、制度优势,更需精神力量。中国曾经“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足。这“气”,就是精神力量。伟大的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锤炼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
这种风骨和品质,锻造出百年大党的精神谱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的精神谱系,为党继续团结带领人民奋进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这种风骨和品质,激励人们不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战胜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需要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精神滋养,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身之主宰便是心”。新长征路上,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不断赓续伟大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既定目标。
(摘编自彭训文《走好新长征路需要精神力量》)
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B. 一个民族要想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条件。
C. 党带领人民所锻炼出的那些风骨和品质,既锻造出党的精神谱系,又激励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
D. “身之主宰便是心”。我们走好新长征路,除了需要物质力量和制度优势,更需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学者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因此中国只有三个历史事件入选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一百件重要事件。
B. 布热斯基带着家人“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他的最大收获之一便是认识到了长征及其意义,同时也对前行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认识。
C. 外国青年对中国革命史和对中国红军并不感兴趣,重走长征路,就是为了寻找支撑自己生命的,能够更有力量走下去的力量和精神源泉。
D. 人类文明能够发展至今的必不可少的就是长征精神,因此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伟大的长征精神,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必然属于全人类。
3. 以下各项是《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中总结出的“抗疫精神”的部分内容,其中哪一项在“长征精神”中没有体现( )
A. 自强不息、百折不挠 B.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C. 顾全大局、甘于奉献 D. 命运与共、天下一家
4. 三则材料都围绕长征展开,各侧重于哪一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5. 材料一是习近平同志讲话的节选部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是这篇讲话的重要特点,请从结构或语言的角度(二选一),分析材料一是如何体现该特点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裤子
卞之琳
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娘儿们一齐换下了红裤子。
安居村离同蒲铁路线只有十里路,以前曾经到过日本兵。老百姓回到空了的村里才两个月,今天下午忽然听说日本兵沿铁路挨村“宣抚”,明天安居村老百娃得静候“皇军”来“宣抚”,如果预先远走一人,“皇军”就不给安居村留一所房子。于是全村震动。娘儿们无意中一下子就学了“摩登”,把头发都剪短了。部分女子恨起了以前不曾放脚,不过最惹眼的到底还是红裤子。
这可难倒了过门才两个半月的关小双老婆。她的红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