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5540字。
秘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考试时间:2021 年 12 月 21 日上午 9∶00-11∶30】
南充市高2022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诊)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
2. 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战争巨制《长津湖》是今年国庆档最受关注的中国电影之一。《长津湖》用文献记录式的全景叙事,将宏大历史与微观视角相结合,从“个体-群体-国家”三个维度阐释和建构了国族共同体想象,并以大气磅礴的史诗气质,震撼的战争场景,书写了一段壮丽的民族精神史诗,将中国战争电影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②《长津湖》是第一部关于长津湖战役的战争片。近年来关于抗美援朝的影像叙事,不论是《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还是纪录电影《冰血长津湖》,都逐渐使“长津湖”成为“上甘岭”之外最知名的关键词。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线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9 兵团与美军第 10 军,在长津湖地带展开了惨烈的生死对决。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登上银幕,无疑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③《长津湖》也是迄今公映的第一部文献记录式全景叙事的抗美援朝战争电影。过去的经典影片中,《上甘岭》是聚焦山头阵地作战的“战壕片”,而《英雄儿女》中王成英勇战斗的战役原型并不明确,影片旨在弘扬“向我开炮”彰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抒发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动人的“革命情感美与革命人性美”。《铁血大动脉》讲述的是保卫补给线的战斗,而全景叙事的《北纬三十八度》因故未能上映。新近影片中,《我的战争》中的战斗模糊虚置,
《金刚川》虽有战役和人物原型,但影片仅围绕护桥之战的小切口进行叙事。相比之下,《长 津湖》建构了由高层决策指挥的宏大叙事线、基层连队官兵的微观叙事线、美军视角的他者 叙事线三线并行的叙事结构,追溯了抗美援朝的源起与决策,展现了长津湖之战从筹划到胜 利的全过程。
④三条叙事线中,高层线和美军线的文献性特征尤为鲜明。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及关键台词皆有出处,长津湖作战部署与实施亦严格参考了军史文献。这一叙事线揭示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奠定了历史叙事的格局与高度。美军叙事线有明显的突破。从《上甘岭》到《我的战争》,美军多是面目模糊的群体“他者”,角色人物是缺失的,直到《金刚川》才首次出现了承担视点功能的美军飞行员,然其脸谱化的牛仔形象引起了不少争议。而《长津湖》则前所未有地使用了一条贯穿性的美军叙事线,以美军视角完整呈现了从轰炸中朝边境、仁川登陆到长津湖溃败、兴南港逃离的全过程,勾勒了麦克阿瑟、第 10 集团军司令阿尔蒙德、陆
1 师师长史密斯等形象,纪实性重现了长津湖战役这一美军“陆战队历史上最为艰辛的磨难”。
⑤在微观视角的战斗叙事线中,《长津湖》再现了战役的惨烈与悲壮。长津湖的胜利是在 超出人类生存极限的极寒天气下,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极度悬殊情况下取得的。参战第 20
军部队连日冻饿,冻伤减员高达 40%,第 27 军第 79 师战斗伤亡与冻伤减员几乎达到 1:1。志愿军将士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而本片则重现了他们不惧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⑥《长津湖》三线并置的全景叙事代表了一种“正史化”的规范叙事要求。《长津湖》某 种意义上是对抗美援朝电影“正史化”叙事的一种补课,它尝试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文献记录 方式再现历史,提供整体性的历史视野和叙事框架,揭示其中的历史必然律,这无疑展现了 作为胜利者叙事的文化与政治自信。
(摘编自詹庆生《〈长津湖〉:战争巨制的全景叙事与共同体想象》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长津湖战役”这个历史事件被搬上银幕,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长津湖》更是将中国战争电影推到了新的高度。
B. 《长津湖》是第一部关于长津湖战役的战争片,也是第一部文献记录式全景叙事的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
C. 《长津湖》的全景叙事结构包括了由高层决策指挥的宏大叙事线、基层连队官兵的微观叙事线和美军视角的他者叙事线。
D. 《长津湖》第一次使用了一条贯穿性的美军叙事线,从美军视角呈现战争过程,勾勒了麦克阿瑟、阿尔蒙德等形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采用了举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来突出《长津湖》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
B. 文章第①段和第②段进行综述,肯定了《长津湖》的艺术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C. 文章第④段的举例,论证了《长津湖》在美军叙事线上有了明显的突破。
D. 文章第③到第⑥段,在承接上文的同时,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进行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长津湖》从“个体-群体-国家”三个维度阐释和建构了国族共同体想象,这代表了一种“正史化”的规范叙事要求。
B. 《那年那兔那些事》《冰血长津湖》等作品的播出,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普通民众对“ 长津湖”的了解。
C. 《长津湖》对高层决策的过程和作战部署与实施的呈现,都严格参考了历史文献, 这体现了《长津湖》的文献性特征。
D. 《长津湖》尝试以客观理性的文献记录方式再现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抗美援朝电影“正史化”叙事的一种补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4-6 题
①“脱离光合作用、植物和土壤,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直接人工合成了淀粉……”近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这一科研成果,论文也在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这为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生产的工业车间制造“打开了一扇窗”。
②科研团队最新突破的淀粉人工合成不仅步骤更少,而且还具有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与合成速度。该人工途径从太阳能到淀粉的理论能量转化效率是玉米的 3.5 倍,淀粉合成速率
是玉米的 8.5 倍,突破了自然光合固碳系统利用太阳能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