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83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苏省靖江市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显王七年,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八年,孝公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急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功寡人杀之,岂不悖战!”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十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公曰:“善。”以卫换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昔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B. 未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C.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D.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刑名,指战国时以管仲、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纵横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韩非子亦尚“刑名”。
  B. 寡人,寡德之人,君主的谦称。古代强调以德治国,故此为谦称。
  C. 左庶长,官职名。商鞅变法前,秦国有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既是爵位,又是官职。除了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其余全部是王族专职。
  D. 黥,是古代一种羞辱性的刑罚,指在犯人脸上或额上刺字并涂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孙鞅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深知他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推荐,就重病不起。
  B. 公孙鞅断定魏惠王既然不会听从公叔痤的建议任用他,当然也不会杀他,后来魏惠王的反应也证实了公孙鞅的判断是正确的。
  C. 公孙鞅下令变法满一年后,住在国都的百姓进言说新法使百姓不便的人数以千计。
  D. 秦国人遵守法令,除了赏的因素,还因为他们看到了太子犯法也受到惩罚,只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惩罚的不是太子本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公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2)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14.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国保于民,民保于信”,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盟2022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