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40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1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1分)
  人 不 堪 其 忧,回 也 不 改 其 乐。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博学而笃志        笃:                                 
  (2)静以修身          以: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4、(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       ”字,对比鲜明。(2分)
  15、(甲)(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2分)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3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 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裂其织(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4.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15.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文阅读】(12分)
  【甲】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