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20字。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 6 页,22 道小题,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本次考试实行网阅,请根据提示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 (1-5 题,共 28 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 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 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 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倘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
  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
  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
  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漂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
  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
  菲的老人。
  ①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生机勃勃.(   )  干涸.(   )(2 分)
  ②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2 分)
  ③从文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            、          (2 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秋风把树上渐渐变黄的叶子吹落下来,一群小孩子拍着手叫起来:“一群黄蝴蝶飞起 来了。”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省”指反省三次。  
  C.《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告诫,劝勉之意。
  D. “在阳.光.的照耀下,翩翩起舞的少年看起来很阳.光.。”两个“阳光”意思不同。前者是词的本义,后者是语境义。
  3.古诗文背诵与默写。(8 分)
  ①古人善于写诗明志,《观沧海》中“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 写出了作者曹操的胸襟和抱负;谭嗣同十多岁时就写下了《潼关》,其中          ,
  能让人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②悲秋是古诗的常见主题。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抒 发了作者远离家乡时的思乡伤感之情。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一反常态,不写悲 秋,而写爱秋,写出了明丽的秋景,引出豪迈诗 情的两句诗是           ,        
  。
  4.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对“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张桂梅的颁奖词。(5 分)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 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 畔的桂,雪中的梅。
  5.综合性学习。(6 分)
  【活动一:书写孝心】简述一个表现孝心的故事。(2 分)
  【活动二:体会孝心】 下列不属于孝道内容的一项是(    )(2 分)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C.大孝终身慕父母---孟轲
  D.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辛苦---蒋士铨
  【活动三:我谈孝道】“孝”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现代人对孝的认识和观念发 生了很大变化,说说你的新发现。(2 分) 
  第二部分(6--21 题,共 42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5 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 分)
  7.谈谈你对“落花时节”的理解。(3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 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而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饭.疏食 (吃) B.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C.意与日.去(太阳)       D.险躁则不能治性.(修养)
  9.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