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910字。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一)
  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凭借自身的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已经超越传统媒体成为主流。在互联网的挤压下,学界和业界对传统媒体唱衰屡见不鲜。这些关于传统媒体衰落的讨论中,有关“报纸消亡”问题的争议,声音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自菲利普•迈耶的“报纸消亡论”开始,学界和业界对“报纸消亡”的辩说一直持续至今。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学院菲利普•迈耶,他在2004年出版的《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中,对美国“全球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数据进行了新闻业信仔度方面的分析。通过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根据图表中显示的受众信心分布和读者数量变化趋势,菲利普•迈耶得出结论,即在2015年大众对于新闻业的信任度会降至零点。由此,他预测——“在2043年第一季度晚些时候,三报就没有读者了”。
  一些学者从大众媒介更替的角度出发,认为报纸的发展已经接近后期。也有一些学者和业内人士从商业模式和信息载体的层面进行分析,认为报纸终究会被互联网替代。在国内学者中,刘建明指出,报纸上的新闻转向网络之后,网络报纸已经不能称作报纸,而是网络新闻库。从这一形态上来讲,报纸演变成网络报纸之后,报纸太身就已经消失。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报纸消亡论”是一种夸六的预测,媒介的发最从来都不是取代,而是不断关升。世界报业大亨鲁伯特•默多克谈到报业的命运时指出,网站和邮件定制都可以成为报业发展的新领域,报业将在21世纪达到一个新高峰。
  国内学者对“报纸消亡论”也表达了反对观点。杨保军从整个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出发,认为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是不断扬弃、叠加发展的过程。有了新媒介之后,先前的媒介不一定就会消失。陈力丹也认为,没有任何大众传媒会因新兴媒体的出现而灭亡。他在淡及新媒介环境时指出,纸质煤介总体上会下降趋势,但是不会消亡。
  关于“报纸消亡论”的争论,学者们的不同看法见仁见智,但对纸媒的忧虑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报纸消亡论”是一个历时性的命题,难以一概而论,尤其是在5G时代到来之后,万物互联,报纸行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既然网络带来的挑战不可避免,学界和业界应该主动采取有力的措施,寻求纸媒与新媒介的融合,积极应对纸媒危机。报纸是印刷术的产物,历经了几百年的历史,而互联网作为科技的新发展,以其巨大的发展态势影响着各个领域。报业人士如何利用互联网,如何定义不同媒介形式的报纸,关乎着报纸的命运。因此,报纸的未来走向,尚需找目以待。
  (摘编自赵羽迎《融媒体时代“报纸消亡论”》)
  材料二:
  人们常说传统媒体有着原创性资源。其实这不是传统媒体自身的优势,而是政策和制度赋予他们的优势。传统媒体内部一大批优秀人才都在从事内容的原创和传播工作。他们掌管着信息源,掌管着发布,甚至掌管着传播的方式,这种内容聚集的先发优势,至今使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媒体望尘莫及。新媒体内容的整合和发布,只能借助于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或是传统媒体内容的廉价供应。内容在传统媒体中并不稀缺,稀缺的是对内容的整合创意,新媒体不缺少整合能力,但缺少原创内容。有人还认为现阶段损纸能做到客观公正,权威公信。互联网虽然开创了“个人媒体”时代的到来,但是众多声音的存在也对公众选择信息带来因惑,更难分辨信息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而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由于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精神,其客观公正的采写、独到的见解、深度的观察,使报纸的权威性将为大众提供信息的确认机制,从而引导社会奥论。调查显示,目前,受众最信任的还是传统媒体,网民最信任的也是新闻网站。
  假如新媒体人员也都享有传统媒体人员体制内的优厚的待遇,有着传统媒体庞大的资金投入和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的素质,有着方便的采访资格和权利,新媒体也一样保证权威性和原创性。像《纽约时报》与电子版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是同一班人马,不存在体制内和体制外之分。
  总之,新媒体正在以越来越多的优势飞速发展着。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有人惊呼,甚至以为报业的冬天来临了,有人预言损纸将消亡。其实,《纽约时报》纸蝶的消亡仅是一个信号,对于新媒体来说,也是发展壮大的一个好的兆头。但传统媒体的消亡,还不好说,尤其是在我国,更是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正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尹明华所说:事实上,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包括纸媒在内的传统媒体时代。纸媒,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依然是许多人精神上赖以依存的重要方式,它仍然具有着改革与发展的广阔的未可限量的空间。在描述新媒体为我们带来美好未来的各种可能时,我们同样应该正视和尽可能延伸纸媒的既存优势。所以,就新媒体来说,既要抓住发展机会,同时也要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新媒体是否取代旧媒体,不是谁说了就算的问题,应该是水到渠成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新闻网站如何灌好自己的“水”,修好自己的“渠”。
  (摘编自那立双《报纸消亡?新媒体接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报纸等传统媒体缺乏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的优势,已经开始被新兴媒体超越,失去了主流地位。
  B.菲利普•迈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出来的受众信心分布和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表大胆得出报纸会消亡的预测。
  C.只要新媒体人员都享有传统媒体人员的待遇、资金、采访资格等优势,新媒体就会保证权威性和原创性。
  D.从总体看,材料一对“报纸消亡论”持有较为客观理性的态度,材料二则基本上抱有一种有限赞同的态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报纸消亡论”的争论基本围绕着“纸质印刷版报纸是否会消亡”和“报纸内容转向互联网之后,还能否称为报纸”展开。
  B.一些学者从商业模式和信息载体的角度出发,认为报纸上的新闻内容转向网络之后,网络报纸已不能被称作报纸,而是网络新闻库。
  C.作为信号,《纽约时报》纸媒的消亡,是新媒体发展壮大的一个好的兆头,也应成为传统媒体应对纸媒危机的警钟和借鉴。
  D.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结合起来,就可以既发挥传统媒体自身原创资源优势,又能发挥新媒体整合创意优势,实现双赢。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报纸消亡论”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若对报纸的发展过度乐观,轻视新媒体冲击,也会使报纸陷入自我狂欢,反而可能加快生存危机的到来。
  B.人类24小时接入互联网后,纸张会失去信息载体的意义,报纸也将会失去信息终端的作用。
  C.美国人认为报纸印刷成本、销售成本相对互联网新闻过于环境中必将走向衰亡。
  D.挪威人对报纸的生命周期进行数据建模分析,指出现在的报纸正处于成熟期的后期和衰落期的早期。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材料二最后提到了“灌水修渠”,其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请任选一方,结合两则材料谈一下你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树梨白
  甫跃辉
  ①花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当数桃花,一夜春风忽来,房舍前后偶尔为一两枝,静静地开着。虽然是静的,可任谁从边上经过,都会觉出一种不可忽略的热闹。“红杏枝头春意闹”,这“闹”字实在炒极。和桃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梨花。
  ②梨树在坝区不多,村里似乎也没人家种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