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00字。
铜陵市铜官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应用(20分)
1、默写出古诗文中的名句。(6分)
(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4)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晏殊在《浣溪沙》中以景衬情,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感伤的句子是:“ , ”。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6分)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那像是滑抡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1) 选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2分)
(2) 划线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1分)
(3) 上述选段选自《 》,这是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这部作品中,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3分)
3、 光耀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以“书法进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8分)
(1) 【汉字书写】请围绕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2分)
(2) 【文化传承】为给同学们普及书法知识,班委会决定邀请书法家李先生于5月5日下午2:00 在学校报告厅为本班同学举行一次讲座,请你代表同学们前去邀请李先生。(2分)
(3) 【书家故事】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部分材料,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帮他修改。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跟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改变初学,草
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A)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
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B)他发展并继承了张芝的草书,使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楷、草并列的地位。(4分)
①画线句(A)中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应在“ ”后加上“ ”。
②画线句(B)中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应将“ ”和“ ”调换位置。
二、阅读(40分)
(一)(14分)
登“天眼”的老人
①一路有雨,雨不大,一路有风,风亦不大。这是春雨春风,正好不热不冷。从贵阳出发,颠簸几个小时后,到达中国天眼广场。先是参观南仁东纪念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身影,穿行在风雨中,跋涉在崇山峻岭中,震荡在人们心目中。
②要去观摩中国天眼了,公告牌介绍得很清楚,从这里到达中国天眼的位置,共需攀登668级台阶。抬望眼,一道木质台阶如天梯,一阶阶盘旋而上,直达云雾深处。平地观山,视角所限,阶梯如一块块木板,搭在陡坡上,看不出阶梯之间的层次。
③依旧是风,依旧是雨,在春雨春风中,在绿树掩映中,映山红围绕阶梯,挂满山坡。前天,我的腿部肌肉严重拉伤,平地行走已是勉力而行,这么高,这么陡,还有这湿滑的阶梯,能够攀登上去吗?我心里不仅嘀咕起来。
④吵吵嚷嚷中,一个旅行团出现了,全由老年人组成,有男有女。看样子,年纪最轻的也是古稀之年了。他们在阶梯前集合完毕后,女领队介绍了阶梯的情况,无非是有多高,有多陡,有多湿滑。她建议大家自由选择,量力而行。画外音很明白,“在下面看看,不要上去了”。有几个老人不假思索大声说:“上!这么远的路,专门为看中国天眼而来,干嘛不上?”一些老人互相商量一会儿,表示也要上去。还剩几个老人,抬头望几眼阶梯,低头思量一会儿,畏葸再三,摇摇头,摆摆手,显然是放弃了。
⑤这时,率先表示要登山的一位老人往前几步,站在这几位老人面前,伸出一根手指,点着他们说:“你,今年才76!你,今年刚满80!你,在我面前,还是个小毛头,才71,我都86了!千里迢迢来是为什么?这个团队我年龄最大,我落下过一场活动吗?”
⑥所有的老人几乎同时愣了一下,然后互相看看,好似集体犯了错误。 一位老人举起一只拳头,喊了一声:“上,都上,不到天眼非好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回头嗔道:“什么时候都改不了你那‘大男子主义’。别忘了,不管出门还是在家,都是我在照顾你!”刚才说话的老人马上改口高喊:“不到天眼非好女!”这对老夫老妻的幽默引来大家一片笑声。说话间,老人们开始登山了,那个自称年纪最大的老人,健步走在最前面。
⑦我想看看老人们到底能否爬上山头。俗话说,老者不以筋骨为能,八十黄忠不服老,让无数垂暮之人心生豪情。但不服老,只是态度,身体情况还是得实事求是,爬高争胜,毕竟是一桩体力活儿。起初,我跟在老人后面,上到大约200个台阶的平台时,大多数老人开始休息。刚才他们在决定上山与否时,我也在场,一路上,他们不时瞥我一眼。我估计他们要到此为止了,怕他们难堪,便甩开他们先往上走。
⑧台阶确实陡峻而湿滑,一脚踩上去,必须踏稳了再举步。爬到后来,每上一阶,都要举全身之力。漫山的青松翠柏环绕,细雨打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