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730字。
2020-2021学年浦东新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
自主调研语文试卷
(4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50分)
一、文言文阅读(40分)
(一)默写。(16分)
1. 默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___________,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过的文天祥《过零丁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答案】 ①.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 竹喧归浣女 ③. 惟吾德馨 ④. 蜂蝶纷纷过墙去 ⑤.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注意:蜡炬、喧、浣、惟、馨、蜂蝶、汗。
(二)(12分)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 甲文选自____________,乙文作者是____________ 。
3. 翻译下面句子。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 对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B. 甲文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 乙文“子何恃而往”出现了两次,第一次表达了富和尚疑惑的态度,第二次表达了富和尚嘲讽的态度。
D.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主人公:甲文将智叟与愚公作对比,突出了愚公的大智大勇:乙文将富和尚与穷和尚作对比,突出穷和尚志向坚定,行动力强。
5. 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 ①. ①《列子??汤问》 ②. ②彭端淑
3.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4. A
5. 只要有志向,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解析】
【分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为学》的作者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下面重点词语的意思:
顾:难道,表反问;鄙:边境;哉:表示反问的语气词。第一个“之”,主谓间,无实义;第二个“之”,的;
【4题详解】
A项,甲文结尾是神话,在客观理实中是不存在的,但却反映了当时人们有“人定胜天”的强烈愿望,变革大自然的雄伟气魄,寄托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故“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的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