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950字。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词人中秋节的述怀之作,题目中的“京华”指现在的北京。
  B.“为篱下黄花开遍”中的“为篱下”化用陶潜“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C.“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对比手法,反映词人对冲破家庭牢笼的渴望。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展现了词人巾帼英雄的形象。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1.C
  2.示例:“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表达了词人向往革命(或参加革命、想革命)却不被世俗所了解的孤独、悲伤之情。
  【解析】
  1.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C项理解“对比手法”有误。
  2.本题考查理解词的情感。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据此理解作答。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竹里馆①
  王维
  独坐幽篁②里,弹琴复长啸③。
  深林④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⑤。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wǎng)川时期。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②幽篁:幽深的竹林。③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④深林:这里指“幽篁”。⑤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1.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悠然自得的月夜独坐图:诗人独自坐在茂密而幽深的竹林里,优雅的弹着琴,自在的长啸,周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