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580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3.答题卡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以往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之所以流于形式或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清晰认识三个问题,即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在哪里,如何建设乡村文化。
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这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等。二是乡村手艺。像木匠、石匠、蔑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以及民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也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等。
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载体,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乡村。由于传统文化的复杂性,每一类文化的存在空间、呈现形态都不尽相同。以下三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乡村的空间形态。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乡村空间由村落、民居、院落及公共空间等构成。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二是乡村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是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具的使用、地方品种的延续与更新、传统栽培措施、特殊的农业制度等都存在于特定农业生产过程之中。三是乡村生活。村民日常生活的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以及街谈巷议、饮食习惯等都是传统文化载体。失去了乡村生活,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成为“展品”和记忆。农耕文明所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共享、低碳等理念十分契合。在理解乡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原则。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他们既是乡村文化的建设者,也是乡村文化的受益者,只有农民最理解乡村文化与自身生产、生活的关系。任何排斥农民主体地位,试图越俎代庖,把本来的主人变成看客的做法,都必然失败。因此,要尊重农民的创造,如倡导德孝文化、弘扬优秀家风、通过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均是来自基层行之有效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
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丰富的农业文化以及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存在于乡村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农家院落及其特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村落形态、村落公共空间,乡村的劳动与消费方式、节日与交往习俗,以及乡村的家庭、家族、邻里、亲缘关系等,都是乡
(摘编自朱启臻《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材料二: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下列关于乡村文化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晰地认识乡村文化的三个问题是提高乡村文化建设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B. 乡村文化由农耕文化、乡村手艺、乡村景观文化、乡村节日与习俗组成,缺一不可。
C. 乡村文化存在于乡村空间形态中,其功能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感化或教育。
D. 乡村文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只能是农民,他们最能理解乡村文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其首要任务是弄清乡村文化的类别、内涵等。
B. 现在的和谐、共享、低碳理念,与农耕文明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一脉相承。
C. 作者运用史禄国先生所述的例子,证明了中国人不管条件如何也要坚持种地的固执。
D. 土地是种地人赖以生存的资本,但它的不可流动性,也会使之成为种地人的束缚。
3. 下列行为不能完全视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有效举措的一项是( )
A. 十二里屯收集村民旧房改造剩下的砖瓦、老式门窗等材料建设“乡村记忆馆”。
B. 小油坊村改造村居环境,打造特色乡村,创建国学小镇,吸引众多远近游客。
C. 城关镇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大面积在老城、新城圈地划块,建单元楼。
D. 李圈村党员群众修缮革命旧址,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5. 材料二中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体现其乡土性。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挨打
王春迪
生子有才可经商,不羡七品空堂皇。
老街子弟,不喜读书,但凡子弟年满十五,其父兄便托人,希望能入商号当学徒。干得好了,学徒变伙计,进而身股入柜,双亲得慰。老街首富海爷,早年失怙,未满十五,他的娘亲便求人让他来到当时老街最有名的商号隆昌德里当学徒,渴望有一天,他能进入隆昌德当伙计。
作为学徒,海爷每日黎明即起,除了干好自个儿的活之外,还要侍奉一个姓邱的掌柜。为此,海爷终日不离“五壶四把”。这“五壶”,便是茶壶、酒壶、烟壶、喷壶和夜壶。所谓“四把”,便是笤帚、掸子、毛巾和抹布。海爷是账房里的学徒,除此之外,还得熟记算盘口诀,有客实践,无客默念,年底还要考试。当然,不待年底,只要掌柜哪天瞧你不顺眼了,一句滚蛋,你就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