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7820字。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下列选项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一项是(    )
  A.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
  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
  C.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
  D.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
  【答案】D【解析】【分析】ABC中的“庆历”“元丰”“崇祯”都属于用皇帝的年号纪年,D“己亥”属于用干支纪年。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
  2.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垂髫”指小孩,“古稀”指八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
  B.《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C.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苏轼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D.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答案】C【解析】【分析】A.有误,“古稀”指七十岁;B.有误,《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C.正确;D.有误,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的是鲁智深;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
  B.古人礼貌地称呼别人的女儿一般用“令爱”“令嫒”,称呼别人的儿子则用“令郎”。
  C.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D.《红楼梦》中的潇湘馆是小说中荣国府里大观园院落之一,薛宝钗的住所。
  【答案】D【解析】【分析】“莅临”“令爱”“令嫒”“令郎”都是古语词,到今天仍在使用。“驿路”“驿道”
  也是古语词,是在古代社会的专有名词。《红楼梦》、薛宝钗、潇湘馆则是重点掌握的文学常识。
  故答案为:D【点评】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日常学习和阅读中,我们要注意积累和记忆。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背影》、《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茅盾。
  B.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C.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阳,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阴。
  D.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按照传统的习惯,贴挂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答案】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错在“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阳,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阴”,正确的说法是: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阴,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阳。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