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700字。  新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仿写语言表达
  1.建国70周年来临之际,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爱国人物”故事会。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杜甫  闻一多  邓稼先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为国奋斗”演讲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1701班肖菲
  2 《奋斗的青春》 1702班李强
  【答案】 (1)示例一:“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示例二:“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示例三:“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2)示例:感谢肖菲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仿写能力。考生要对杜甫、闻一多、邓稼先的作品、为人有一定的了解,注意平时的积累。示例: 示例一:“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示例二:“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示例三:“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⑵要求学生把握串词及写法。串词是穿插在节目之间,承上启下,调节气氛。结合主题“为国奋斗”写出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词即可。注意说清人物、节目名称。如: 感谢肖菲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故答案为:⑴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⑵ 示例:感谢肖菲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运用。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材料内容的把握,结合材料,按照要求作答,注意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语句连贯,具有鼓动性。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自2月18日在央视开播以来,被赞为文化清流节目的《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以声传情,享受文字魅力的理念也在观众中传播。节目组还专门在一些城市设立了配备有专业录音和摄像设备的朗读亭,鼓励大家进去朗读心爱的文字。近日,朗读亭来到了广州,从省立中山图书馆,到沙西步行街、广州购书中心、海心沙,朗读亭设在广州极具文化气质和羊城风情的地方,让路过的市民在小小的空间里独处,回想哪一段文字影响了生命的成长,表达感情。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________
  (2)如果你来到了朗读亭,你会选择读什么?仿照划线例句,写出相应的内容,使之构成排比。 
  选择是一个人生重塑的过程。我读《我与地坛》:身残志坚的史铁生,选择了坚强,我读《文化苦旅》:风尘仆仆的余秋雨,选择了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个选择,一次次阅读,不断完善和滋养我们的生命。
  【答案】 (1)《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广泛关注,朗读亭落户广州。
  (2)我读《史记》;惨受宫刑的司马迁;选择了坚持(或:我读《东坡全集》;屡遭贬谪的苏轼;选择了乐观)  
  【解析】【分析】(1)通读材料我们可以搜集到“《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朗读亭设在广州极具文化气质和羊城风情的地方”。据此概括作答。
(2)在仿写时要注意把握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内容和合适的修辞手法。仿照句式“我读……,……的某某,选择了……”,结合名著知识完成即可。示例:我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渴望光明的海伦•凯勒,选择了乐观。我读《海底两万里》,勇于探险的尼摩船长,选择了无畏。
故答案为:⑴《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广泛关注,朗读亭落户广州;
⑵我读《史记》;惨受宫刑的司马迁;选择了坚持(或:我读《东坡全集》;屡遭贬谪的苏轼;选择了乐观)。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具体方法是:1.抓关键词语;2.关注重点;
⑵材料阅读即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材料阅读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3.模仿艾青诗作《伞》(节选),用对话的形式写一首6—8行的小诗(句式可以不同)。 
  早晨,我问伞
  你喜欢太阳晒
  还是喜欢雨淋
  伞笑了,它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